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蓟马科昆虫头部感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8页
   ·蓟马科类群的分类及害虫地位第11-12页
   ·蓟马感受器研究概况第12-14页
     ·触角感器方面已经研究的蓟马种类第12-13页
     ·口器感器方面第13-14页
   ·昆虫感受器的分类第14-17页
     ·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分类第14-15页
     ·根据结构、功能分类第15-16页
     ·蓟马目前的感器分类情况第16-17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18-21页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第18-19页
     ·标本的采集第18页
     ·标本的保存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y, LM)第19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第19-20页
     ·数据处理第20-2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1-49页
   ·蓟马科 14 种蓟马触角和口器的外部形态及其上感器的分布第21页
     ·14 种蓟马的触角外部形态第21页
     ·14 种蓟马的口器外部形态第21页
   ·蓟马科 14 种蓟马的头部感器第21-44页
     ·触角感器第21-23页
     ·口器感器第23-24页
     ·14 种蓟马不同种间头部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规律第24-44页
   ·蓟马科 14 种蓟马头部感器差异第44-49页
     ·4 亚科间差异第44-46页
     ·同亚科不同属间差异第46-47页
     ·同属不同种间差异第47-48页
     ·同种不同寄主间差异第48-49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9-53页
   ·结论第49页
   ·讨论第49-53页
     ·14 种蓟马头部感器的类型划分和功能推断分析第49-52页
     ·总结及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第57-75页
致谢第75-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区工程堆积体水蚀特征及土质可蚀性K因子研究
下一篇:不同寄主饲养的小菜蛾对菜蛾啮小蜂生物学和适应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