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真空电子技术论文--微波电子管论文--行波管论文

0.14THz共焦波导回旋行波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太赫兹技术第10-13页
   ·太赫兹源发展现状第13-16页
   ·回旋行波管研究背景第16-19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9-22页
第二章 共焦波导结构第22-33页
   ·波动方程的傍轴近似第23-24页
   ·共焦波导中的高斯波束第24-28页
   ·共焦波导的衍射损耗第28-31页
   ·共焦波导结构设计第31页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共焦波导回旋行波管的理论分析第33-81页
   ·ECM的基本原理第34-38页
   ·回旋行波管的单粒子理论第38-60页
     ·波导中的场第38-40页
     ·电子动力学第40-44页
     ·力的表达式第44-46页
     ·高频场的表达式第46-50页
     ·电子能量、相位演变方程第50-54页
     ·高频场幅度与束流的关系第54-57页
     ·规范因子和结构因子第57-58页
     ·考虑了电子速度离散和波导损耗的理论第58-60页
   ·线性化的单粒子理论第60-61页
   ·共焦波导回旋行波管(单段互作用结构)的非线性理论计算与分析第61-69页
     ·饱和效应和起始损耗第61-63页
     ·工作参数对输出功率的影响第63-65页
     ·电子束速度离散和波导损耗对注-波互作用的影响第65-69页
   ·绝对不稳定性的研究第69-77页
     ·回旋返波振荡分析第70-75页
     ·近截止处的绝对不稳定性分析第75-77页
   ·多段式互作用结构共焦波导回旋行波管的理论计算第77-80页
   ·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0.14THz共焦波导回旋行波管的模拟优化设计第81-108页
   ·磁场线圈的设计第81-82页
   ·0.14THz共焦波导回旋行波管粒子模拟第82-94页
     ·HE_(05)模返波寄生振荡第83-85页
     ·准光截断结构和铁硅铝吸波涂层第85-88页
     ·HE_(06)模前向波放大过程粒子模拟第88-93页
     ·互作用结构的非线性理论计算第93-94页
   ·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设计第94-101页
     ·双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设计原理第95-96页
     ·双阳极磁控注入枪粒子模拟优化第96-101页
   ·输入输出结构设计第101-106页
     ·输入耦合器的设计第101-103页
     ·窗片的设计第103-105页
     ·耦合输出段的设计第105-106页
   ·小结第106-108页
第五章 0.14THz共焦波导回旋行波管的实验研究第108-121页
   ·实验系统第108-114页
     ·脉冲磁场系统第109-112页
     ·测量系统第112-113页
     ·前级激励源第113-114页
   ·输入耦合器冷测第114-115页
   ·热测实验第115-120页
     ·放大过程测试第115-117页
     ·寄生振荡测试第117-120页
   ·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准光注入结构设计第121-134页
   ·高斯光学第122-123页
     ·q参数第122页
     ·高斯变换的ABCD定律第122-123页
   ·接收天线的设计第123-127页
     ·接收天线X面的设计第123-126页
     ·接收天线Y面的设计第126-127页
   ·波纹波导模式变换器的设计第127-129页
   ·高斯变换镜的设计第129-131页
   ·整体设计结果第131-132页
   ·小结第132-134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34-136页
   ·全文简要回顾第134-135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啁啾反转和拼接光栅的激光脉冲高效压缩技术研究
下一篇:锂陶瓷微球释氘行为及其与辐照缺陷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