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听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监听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进路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我国监听制度立法演进及制度阙漏 | 第13-21页 |
·我国监听立法的演进 | 第13-16页 |
·“前监听时代” | 第13-14页 |
·“后监听时代” | 第14-16页 |
·我国监听制度立法的制度阙漏 | 第16-21页 |
·适用范围及条件模糊 | 第16-17页 |
·审批主体缺乏中立地位,审批标准及程序简略 | 第17-18页 |
·监听所获材料的保密与销毁程序规定粗疏 | 第18-19页 |
·监督救济程序缺位 | 第19-20页 |
·非法监听所获材料证据资格界定空白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监听制度阙漏之原因追溯 | 第21-26页 |
·刑事司法制度环境的缺陷掣肘 | 第21-23页 |
·传统治罪的理念的影响 | 第23-24页 |
·司法资源配置的局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监听制度立法模式的应然选择 | 第26-30页 |
·域外监听立法模式的比较考察 | 第26-28页 |
·“人权保障模式” | 第26-27页 |
·“犯罪控制模式” | 第27页 |
·“权利平衡模式” | 第27-28页 |
·我国监听制度立法模式的应然选择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我国监听制度的完善 | 第30-43页 |
·监听制度的完善 | 第30-37页 |
·监听原则的明确 | 第30-32页 |
·监听适用范围的界定 | 第32-33页 |
·监听适用程序的规范 | 第33-36页 |
·监听资料的保管与销毁 | 第36页 |
·不当监听的救济 | 第36页 |
·向有关机关定期报告制度 | 第36-37页 |
·非法监听证据资格的认定 | 第37-40页 |
·非法监听的界定 | 第37-38页 |
·非法监听所获资料之证据资格认定 | 第38-40页 |
·转变诉讼与侦查理念 | 第40页 |
·优化司法资源的有效配置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