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与甘蓝远缘杂种的获得及后代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5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存在的障碍及其克服途经 | 第11-12页 |
·远缘杂种的鉴定 | 第12-13页 |
·植物形态学鉴定 | 第12页 |
·细胞学鉴定 | 第12-13页 |
·同工酶鉴定 | 第13页 |
·分子鉴定 | 第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5-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试验方法 | 第15-19页 |
·胚抢救研究 | 第15-16页 |
·真杂种的鉴定 | 第16-17页 |
·真杂种的同工酶和蛋白分析 | 第17-18页 |
·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30页 |
·胚抢救研究 | 第19-23页 |
·子房培养 | 第19-21页 |
·胚培养 | 第21-22页 |
·先子房培养后胚培养 | 第22-23页 |
·真杂种的鉴定 | 第23-24页 |
·杂种的苗期表现 | 第23页 |
·细胞流式仪初步鉴定 | 第23页 |
·杂种柱头染色体压片鉴定 | 第23-24页 |
·花粉活力检测鉴定 | 第24页 |
·杂种的相关特性研究 | 第24-26页 |
·植株形态特征 | 第24-25页 |
·器官形态特征 | 第25页 |
·杂种的育性及与甘蓝的亲和性 | 第25-26页 |
·杂种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分析 | 第26-30页 |
·真杂种的同工酶 | 第26-28页 |
·杂种与亲本的蛋白质电泳比较 | 第28-30页 |
4 讨论 | 第30-34页 |
·不同条件对胚培养的影响 | 第30页 |
·杂种后代的获得 | 第30-31页 |
·杂种后代的鉴定 | 第31-32页 |
·杂种后代的特性分析 | 第32-33页 |
·本研究的后续工作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7-38页 |
图版与说明 | 第38-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