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1章 李雯家世及生平 | 第10-22页 |
·李雯家世与行年征略 | 第10-12页 |
·“衡宇相望”之“云间三子” | 第12-16页 |
·李雯与复、几社 | 第16-19页 |
·李雯学养与《蓼斋集》创作概况 | 第19-22页 |
第2章 李雯词的创作视域与笔法 | 第22-40页 |
·创作视域 | 第22-31页 |
·闺怨恋情词 | 第22-24页 |
·咏物词 | 第24-26页 |
·感怀词 | 第26-27页 |
·题图词 | 第27-29页 |
·时令节气词 | 第29-31页 |
·创作笔法 | 第31-40页 |
·浓郁的抒情基调 | 第31-33页 |
·丰富的意象群 | 第33-36页 |
·化用典故 | 第36-40页 |
第3章 李雯与陈子龙、宋征舆词之比较 | 第40-54页 |
·题材与主旨对比 | 第40-47页 |
·意象与意境对比 | 第47-54页 |
第4章 李雯与云间词派的关系 | 第54-61页 |
·云间乡邦词学与李雯的词学观 | 第54-58页 |
·李雯在云间词派中的地位及影响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A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