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偶联融合蛋白信号流式传导的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 A 的介绍 | 第10-11页 |
| ·细胞生物传感器 | 第11-15页 |
| ·动物细胞传感器 | 第11-12页 |
| ·细菌细胞传感器 | 第12-14页 |
| ·酵母细胞传感器 | 第14页 |
| ·细菌细胞与酵母细胞组合细胞传感器 | 第14-15页 |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诊断方法 | 第15-17页 |
| ·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15页 |
| ·流式细胞术 | 第15页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 第15-16页 |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第16页 |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 | 第16-17页 |
| ·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单克隆抗体 | 第17页 |
| ·新型诊断试剂 | 第17页 |
| ·本课题立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20页 |
| ·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和菌种保藏 | 第20-26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0-21页 |
| ·实验药品 | 第20-21页 |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与保藏 | 第21-24页 |
| ·培养基配制 | 第21页 |
| ·冻干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恢复培养 | 第21-22页 |
| ·工作用菌的制备 | 第22页 |
| ·菌种的保藏 | 第22-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第3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染色 | 第26-36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荧光染色 | 第27-33页 |
| ·细胞的荧光染色方法 | 第27页 |
| ·荧光染料的介绍 | 第27-28页 |
| ·菌悬液的准备与试剂配制 | 第28-29页 |
| ·CFSE 对细菌的荧光染色 | 第29-30页 |
| ·荧光染色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 ·荧光染色时间对细菌染色的影响 | 第31-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4页 |
| ·电镜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4章 细菌微球流式免疫分析的验证 | 第36-42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7-38页 |
| ·实验药品 | 第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 ·检测捕获抗体的活性 | 第38页 |
| ·细菌微球流式免疫分析的验证 | 第38-39页 |
| ·结果 | 第39-41页 |
| ·检测捕获抗体的活性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 ·流式免疫分析的验证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2页 |
| 第5章 检测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42-54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3-44页 |
| ·实验药品 | 第43页 |
|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 ·实验步骤 | 第44-46页 |
| ·细胞核蛋白的提取 | 第44页 |
| ·芯片检测系统特异性分析 | 第44-45页 |
| ·芯片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测定 | 第45-46页 |
| ·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的测定 | 第46页 |
| ·检测系统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页 |
| ·结果 | 第46-51页 |
| ·芯片系统特异性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 ·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 ·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 ·检测系统的相关性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 ·讨论 | 第51-54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8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与保藏 | 第54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荧光染色 | 第54-55页 |
| ·细菌微球流式免疫分析的验证 | 第55页 |
| ·检测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 ·创新点 | 第56页 |
| ·前景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