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电机保护装置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电动机概况 | 第9页 |
| ·电机保护的意义 | 第9-11页 |
| ·电机保护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热继电器 | 第11-12页 |
| ·电磁型继电器 | 第12-13页 |
| ·温度继电器 | 第13-14页 |
| ·电子式保护控制装置 | 第14-15页 |
| ·电机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 第15-17页 |
| ·电机保护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电机保护的未来展望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电机保护方法与原理 | 第18-28页 |
| ·电机常见故障及保护 | 第18-24页 |
| ·短路保护 | 第18-19页 |
| ·堵转保护 | 第19-20页 |
| ·断相保护 | 第20-21页 |
| ·低压保护 | 第21-22页 |
| ·过压保护 | 第22页 |
| ·启动时间过长保护 | 第22-23页 |
| ·过载保护 | 第23-24页 |
| ·电机保护原理 | 第24-28页 |
| ·信号采样原理 | 第25-26页 |
| ·电机保护算法 | 第26-28页 |
| 第3章 现场总线技术 | 第28-39页 |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第28-29页 |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比较 | 第29-30页 |
| ·几种有影响力的总线 | 第30-32页 |
| ·FF总线 | 第30页 |
| ·LONWORKS总线 | 第30-31页 |
| ·HART总线 | 第31-32页 |
| ·PROFIBUS总线 | 第32页 |
| ·CAN总线 | 第32-34页 |
| ·CAN总线简介 | 第32-33页 |
| ·CAN总线技术特点 | 第33-34页 |
| ·CAN2.0B协议 | 第34-39页 |
| ·CAN的分层结构 | 第34-35页 |
| ·报文传输 | 第35-36页 |
| ·错误类型和界定 | 第36-37页 |
| ·错误类型 | 第36-37页 |
| ·错误界定 | 第37页 |
| ·位定时 | 第37-38页 |
| ·同步 | 第38-39页 |
| 第4章 电机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方案 | 第39-59页 |
| ·总体方案简介 | 第39-40页 |
| ·电源模块的选择 | 第40页 |
| ·稳压芯片的选择 | 第40-41页 |
| ·采样信号输入 | 第41-42页 |
| ·测量芯片的选择 | 第42-47页 |
| ·芯片简介 | 第42页 |
| ·芯片特性 | 第42-43页 |
| ·芯片外围引脚功能简介 | 第43-44页 |
| ·A/D转换 | 第44-45页 |
| ·电量检测与有效值计算 | 第45-46页 |
| ·通讯接口 | 第46-47页 |
| ·核心控制器的选择 | 第47-49页 |
| ·STC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 第47-48页 |
| ·STC10F04XE的特点 | 第48-49页 |
| ·数据存储芯片的选择 | 第49-51页 |
| ·系统复位与看门狗电路 | 第51-53页 |
| ·系统复位电路 | 第51页 |
| ·看门狗电路 | 第51-53页 |
| ·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 | 第53-54页 |
| ·CAN控制芯片 | 第54-59页 |
| ·芯片简介 | 第54页 |
| ·SJA1000 | 第54-58页 |
| ·芯片特性 | 第54-55页 |
| ·内部结构 | 第55-56页 |
| ·功能描述 | 第56-58页 |
| ·CTM1050 | 第58-59页 |
| 第5章 电机保护装置软件设计 | 第59-66页 |
| ·主程序 | 第59-61页 |
| ·保护程序 | 第61-62页 |
| ·采集程序 | 第62-65页 |
| ·A/D信号采集子程序 | 第63-64页 |
| ·数据处理 | 第64-65页 |
| ·通信处理程序 | 第65-6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