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劳动力外流对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6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4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5页
     ·对文献综述的评述第15-16页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6-18页
     ·研究思路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本文框架第18页
   ·创新点及研究难点第18-20页
     ·创新点第18-19页
     ·研究难点第19-20页
2 理论基础第20-26页
   ·概念界定第20-23页
     ·社会流动第20页
     ·村域劳动力与村域劳动力外流第20-22页
     ·村域与村域经济第22-23页
   ·理论回顾第23-26页
     ·劳动力流动的自身根源—贫困的经济学问题第23-24页
     ·劳动力流动的社会责任—公共服务均等化第24页
     ·村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26页
3 劳动力流动方向及合理流动的机制分析第26-37页
   ·劳动力外流的四个主要方向第26-31页
     ·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沿着产业结构变化的流动第26-29页
     ·村域向城市流动:沿着异质区域的流动第29-30页
     ·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沿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流动第30页
     ·农业部门向同质性农业部门流动:沿着人文环境的流动第30-31页
   ·劳动流动方向与身份地位的变化第31-32页
     ·个体工商户第31-32页
     ·农民企业家第32页
     ·其他劳动身份第32页
   ·劳动力流动方向与收入的变化第32-33页
     ·对农户家庭影响第32-33页
     ·对村域影响第33页
   ·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机制分析第33-37页
     ·组织机制第34页
     ·市场机制第34-35页
     ·公共管理机制第35-37页
4 劳动力外流对村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第37-48页
   ·劳动力外流对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7-44页
     ·人力资本流失第37-38页
     ·村域粮食生产减弱第38-40页
     ·农业基础设施荒废第40-41页
     ·新村域建设动力不足第41-43页
     ·乡村可持续发展缺失第43-44页
   ·劳动力外流对村域社会发展的影响第44-47页
     ·新时期农民乡土观念的改变第44页
     ·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意愿低第44-45页
     ·村域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完善第45-47页
   ·劳动力外流对村域发展的影响总结第47-48页
5 劳动力外流对村域经济影响的案例分析第48-59页
   ·样本选择依据第48-49页
     ·选择市的科学依据第48页
     ·选择村的科学依据第48-49页
   ·村域发展的模型选择第49-57页
     ·样本村的选择及概况第49-50页
     ·样本村域概况第50-54页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54-55页
     ·结果分析第55-57页
   ·村域发展的总结第57-59页
     ·劳动力流动发生的条件有一定的差异第57页
     ·劳动力向外流动通常是内部流动无效后的次选模式第57页
     ·村庄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第57-59页
6 结论及建议第59-64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59-60页
   ·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第60-63页
     ·重视“三农”贡献第60页
     ·培养新型农民第60-61页
     ·引进高素质人才第61页
     ·培养精英型村干部第61-62页
     ·重点开发村庄优势资源第62页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62页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62-63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核学习的人脸检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重庆市各区县收入差距缩小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