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2 燕卜荪 ambiguity 理论的原初内涵 | 第11-14页 |
3 燕卜荪 ambiguity 跨语际实践得以实现的原因 | 第14-17页 |
·西学渐进的历史背景 | 第14-15页 |
·燕卜荪 ambiguity 理论与中国文论的某些相似性 | 第15-17页 |
4 燕卜荪 ambiguity 理论跨语际实践的途径 | 第17-22页 |
·燕卜荪来华对理论的直接教授 | 第17-18页 |
·中国文论界的研究和探索 | 第18-22页 |
5 燕卜荪 ambiguity 理论跨语际实践研究 | 第22-46页 |
·燕卜荪 ambiguity 理论本体的跨语境实践研究 | 第22-32页 |
·ambiguity 的翻译和分类梳理及相关延伸研究 | 第22-31页 |
·燕卜荪 ambiguity 的批评方法研究 | 第31-32页 |
·燕卜荪 ambiguity 理论与中国文论的比较和借鉴 | 第32-35页 |
·异质性的燕卜荪 ambiguity 与中国“复意” | 第33-34页 |
·内在机制不同的燕卜荪 ambiguity 批评方法与中国六观说、评点式细读 | 第34-35页 |
·燕卜荪 ambiguity 理论批评的实践研究 | 第35-42页 |
·三四十年代的学习探索和初步借鉴 | 第36-37页 |
·八九十年代的深入探讨和合理扬弃 | 第37-39页 |
·九十年代末至今的拓展和泛化研究 | 第39-42页 |
·燕卜荪 ambiguity 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 | 第42-46页 |
·燕卜荪的教学和西南联大诗群的创作 | 第42-44页 |
·受西南联大诗作启发的朦胧诗 | 第44-46页 |
6 小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