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 香蕉及香蕉病害的概况 | 第12-13页 |
2 软腐欧氏杆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3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与危害 | 第14-15页 |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原菌生物学特征 | 第15-16页 |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发病症状 | 第16页 |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原菌的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寄主范围 | 第18页 |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措施 | 第18-19页 |
4 Dickeya属细菌致病机理研究 | 第19页 |
5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子研究 | 第19-21页 |
6 Dickeya菌株的分子研究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的致病性测定 | 第24-30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供试菌株 | 第24页 |
·供试寄主植株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接种菌的活化 | 第24页 |
·粉蕉假茎(成株期)接种 | 第24-25页 |
·3~4片叶龄粉蕉接种 | 第25页 |
·致病力划分 | 第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假茎离体测定 | 第25-26页 |
·幼苗盆栽测定 | 第26-28页 |
4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遗传分化 | 第30-4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供试菌株 | 第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0-36页 |
·细菌总DNA提取 | 第30页 |
·Dickeya特异性扩增 | 第30-31页 |
·细菌16S rDNA、gapA和mdh基因部分片段PCR扩增 | 第31-32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 | 第32页 |
·pGEM-T Easy Vector System I载体引物引物设计 | 第32页 |
·E.coli DH5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33页 |
·目的片段的连接和转化 | 第33页 |
·阳性克隆子PCR鉴定 | 第33-34页 |
·DNA同源性序列分析 | 第34页 |
·ITS-PCR和REP-PCR扩增 | 第34-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供试菌株基因组DNA的检测结果 | 第36页 |
·供试菌株ADE引物扩增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供试菌株16S rDNA引物扩增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供试菌株gapA、mdh基因部分片段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 第39-42页 |
·供试菌株ITS-PCR扩增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Rep-PCR扩增和聚类分析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16S rDNA、gapA和mdh基因序列分析 | 第45-46页 |
·ITS-PCR和Rep-PCR分类研究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不同生长期粉蕉抗性的研究 | 第48-54页 |
1 材料 | 第4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4 讨论 | 第51-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1 结论 | 第54页 |
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