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白洋淀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序言 | 第11-16页 |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环境现状 | 第16-24页 |
·白洋淀流域概况 | 第16-18页 |
·地理形态及水系特征 | 第16-18页 |
·生态服务功能 | 第18页 |
·水环境污染特征 | 第18页 |
·水环境功能区划 | 第18-20页 |
·水体富营养化 | 第20-24页 |
·氮、磷时空分布规律 | 第20-21页 |
·氮、磷污染来源 | 第21-24页 |
第3章 白洋淀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 第24-42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4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4页 |
·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 | 第24-27页 |
·系统结构 | 第24-25页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25-27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27-33页 |
·数据类型 | 第28页 |
·数据库概念设计 | 第28-29页 |
·数据库逻辑设计 | 第29-32页 |
·数据库物理设计 | 第32-33页 |
·白洋淀水环境数学模型设计 | 第33-42页 |
·水质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33-35页 |
·富营养化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35-36页 |
·污染物环境容量模型的选择 | 第36-42页 |
第4章 白洋淀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第42-67页 |
·关键技术介绍 | 第42-44页 |
·系统开发模式 | 第42页 |
·MapObjects 概述 | 第42-43页 |
·系统集成模式 | 第43-44页 |
·系统开发编程语言 | 第44页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44-45页 |
·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 第45-67页 |
·系统登录界面 | 第46-49页 |
·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49-55页 |
·GIS 模块 | 第55-60页 |
·水质与水环境容量模块 | 第60-67页 |
第5章 白洋淀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 第67-82页 |
·视图控制和水环境信息查询功能的应用 | 第67-68页 |
·富营养化评价功能的应用 | 第68-72页 |
·专题图功能的应用 | 第72-75页 |
·柱状图的应用 | 第72-75页 |
·饼状图的应用 | 第75页 |
·污染物环境容量估算功能的应用 | 第75-82页 |
·白洋淀全淀区水环境容量的估算 | 第75-80页 |
·鲥鯸淀水环境容量的估算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