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 引言 | 第11页 |
2 病原学 | 第11-14页 |
·猪TTV的分类与理化性质 | 第11页 |
·猪TTV的基因型 | 第11-12页 |
·猪TTV的基因组结构与特征 | 第12-14页 |
3 TTV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14-19页 |
·流行范围 | 第14-16页 |
·不同猪群流行情况 | 第16-17页 |
·传播方式 | 第17-18页 |
·致病性 | 第18-19页 |
4 TTV的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5 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猪TTV2 ORF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5-53页 |
摘要 | 第25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载体和菌株 | 第25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33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6-27页 |
·重组质粒pMD18-T-g1和pMD18-T-g2的构建与鉴定 | 第27-29页 |
·重组表达质粒pcold-g1和pcold-g2的构建与鉴定 | 第29-30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0-31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1-32页 |
·Western blot检测 | 第32-33页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3页 |
·实验结果 | 第33-48页 |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33-34页 |
·克隆载体的酶切鉴定结果 | 第34-35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结果 | 第36-37页 |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7-41页 |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检测结果 | 第41-43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结果 | 第43-44页 |
·Western blot检测 | 第44-47页 |
·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ABSTRACT | 第51-53页 |
第三章 猪TTV2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3-71页 |
摘要 | 第53页 |
·材料 | 第53-54页 |
·抗原 | 第53页 |
·血清及酶标抗体 | 第53-54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8页 |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 | 第54页 |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54-55页 |
·抗原包被条件的确定 | 第55页 |
·封闭条件的确定 | 第55-56页 |
·抗原抗体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56-57页 |
·临界值的确定 | 第57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57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57页 |
·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57-58页 |
·结果 | 第58-66页 |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抗体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58页 |
·抗原包被条件的确定 | 第58-60页 |
·封闭条件的确定 | 第60-61页 |
·抗原抗体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61-64页 |
·间接ELISA临界值的确定 | 第64-65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65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65-66页 |
·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ABSTRACT | 第69-71页 |
全文总结 | 第71-73页 |
附录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