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罐内油水分离特性研究及结构优化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油水分离器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重力式沉降罐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旋流分离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页 |
| ·FLUENT 简介 | 第12-14页 |
| ·FLUENT 软件的特点 | 第12-13页 |
| ·FLUENT 软件的求解思路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油水分离器简介 | 第15-23页 |
| ·油水分离方法简介 | 第15-16页 |
| ·几种常用的除油罐及相应特点 | 第16-17页 |
| ·立式除油罐 | 第16页 |
| ·斜板除油罐 | 第16-17页 |
| ·粗粒化除油罐 | 第17页 |
| ·旋流分离器 | 第17页 |
| ·气浮机 | 第17页 |
| ·重力式沉降罐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重力式沉降罐的主要结构 | 第18-20页 |
| ·重力式沉降罐的特征参数 | 第20-21页 |
| ·沉降罐的工作效率的衡量标准 | 第20页 |
| ·影响沉降罐油水分离的因素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沉降罐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23-30页 |
| ·沉降罐的几何模型 | 第23-25页 |
| ·物理结构模型 | 第23页 |
| ·模型的简化 | 第23-24页 |
| ·几何模型尺寸 | 第24页 |
| ·GAMBIT 简介 | 第24-25页 |
| ·沉降罐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25-29页 |
| ·网格单元类型 | 第25-26页 |
| ·网格单元的质量 | 第26页 |
| ·网格单元的生成 | 第26-27页 |
| ·本问题网格的划分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立式沉降罐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0-40页 |
| ·多相流模型的选取 | 第30-34页 |
| ·两相流模型概述 | 第30-32页 |
| ·混合物模型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32-34页 |
| ·模型条件的设定 | 第34-36页 |
| ·模拟条件的简化 | 第34页 |
| ·设定参数 | 第34页 |
| ·定解条件的设定 | 第34-36页 |
| ·数值求解方法 | 第36-38页 |
| ·控制方程离散化 | 第36-37页 |
| ·离散格式的选取 | 第37页 |
| ·计算算法的选取 | 第37-38页 |
| ·湍流模型的选取 | 第38-39页 |
| ·湍流模型的分类 | 第38页 |
| ·常用湍流模型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沉降罐油水分离特性分析 | 第40-69页 |
| ·典型工况分析 | 第40-48页 |
| ·沉降罐内速度场分析 | 第40-45页 |
| ·沉降罐内浓度场分析 | 第45-48页 |
| ·沉降罐除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60页 |
| ·介质粘度 | 第48-54页 |
| ·油滴粒径 | 第54-57页 |
| ·沉降时间 | 第57-60页 |
| ·沉降罐的结构改进 | 第60-68页 |
| ·更改结构后的沉降罐内部速度场分布情况 | 第63-64页 |
| ·更改结构后的沉降罐内部浓度场分布情况 | 第64-65页 |
| ·不同工况下的沉降罐模拟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详细摘要 | 第74-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