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普鲁士蓝类似物及其衍生物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双酚A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绪论第10-20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芬顿技术概述第11-12页
    1.3 新型活化过硫酸盐的类芬顿技术第12-16页
        1.3.1 钴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体系第13-15页
        1.3.2 碳及碳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体系第15-16页
    1.4 普鲁士蓝类似物及衍生物第16-19页
        1.4.1 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第16-18页
        1.4.2 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的衍生物第18-19页
    1.5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实验总述第20-25页
    2.1 主要化学试剂第20-21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21页
        2.2.1 M-Fe PBAs (M= Co, Cu, Fe, Ni), M-Co PBAs (M= Co, Fe)的制备第21页
        2.2.2 Fe@NC的制备第21页
    2.3 活化PMS类芬顿反应性能评价第21-22页
    2.4 催化剂表征及反应评价仪器、方法第22-24页
        2.4.1 透射电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第22页
        2.4.2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第22页
        2.4.3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第22页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第22页
        2.4.5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第22页
        2.4.6 穆斯堡尔光谱测试(Mossbauer spectroscopy)第22-23页
        2.4.7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OES)第23页
        2.4.8 电子自旋共振表征(electron spin-resonance spectroscopy, ESR)第23页
        2.4.9 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第23页
        2.4.10 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第23页
        2.4.1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MassSpectrometer, LC-MS)第23-24页
    2.5 计算方法第24-25页
第三章:Co-Fe普鲁士蓝类似物催化类芬顿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第25-43页
    3.1 引言第25-26页
    3.2 实验部分第26页
        3.2.1 实验药品和材料合成第26页
        3.2.2 仪器表征及分析第26页
        3.2.3 类芬顿反应催化性能测试第2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6-42页
        3.3.1 Co-Fe PBA类芬顿活性第26-28页
        3.3.2 M-Fe PBAs(M=Cu,Fe,Ni,Co)的结构表征第28-30页
        3.3.3 Co-Fe PBA的结构表征及类芬顿反应机理研究第30-36页
            3.3.3.1 Co-Fe PBA反应前后的XRD, TEM, Mossbauer spectra, XPS表征第30-34页
            3.3.3.2 Co-Fe PBA催化类芬顿反应活性中间物种检测第34页
            3.3.3.3 BPA可能的降解路径第34-36页
        3.3.4 反应条件对Co-Fe PBA催化PMS类芬顿反应活性影响第36-38页
        3.3.5 Co-Fe PBA催化PMS类芬顿反应稳定性第38-39页
        3.3.6 DFT计算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高自旋钴活化过硫酸盐的类芬顿反应的机理研究第43-52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实验部分第43-44页
        4.2.1 实验药品和材料合成第43页
        4.2.2 仪器表征及分析第43-44页
        4.2.3 类芬顿反应催化性能测试第4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4-51页
        4.3.1 Co-Co PBA、Co-Fe PBA和Fe-Co PBA的结构表征第44-48页
            4.3.1.1 XRD,TEM,BET表征第44-46页
            4.3.1.2 穆谱表征、磁性测试第46-48页
        4.3.2 高自旋的钴活化过硫酸盐的类芬顿反应性能第48-49页
        4.3.3 DFT计算第49-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普鲁士蓝衍生物Fe@NC催化类芬顿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第52-60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实验部分第52-53页
        5.2.1 实验药品和材料合成第52-53页
        5.2.2 仪器表征及分析第53页
        5.2.3 类芬顿反应催化性能测试第5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5.3.1 Fe@NC活化PMS的类芬顿反应活性第53-54页
        5.3.2 Fe@NC的XRD, SEM, TEM, BET, XPS,穆谱表征第54-59页
        5.3.3 Fe@NC催化类芬顿反应活性中间物种检测第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6.1 总结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析勉唐派唐卡的材料与技法
下一篇:银盐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防污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