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微合金化钢的强韧化机理 | 第12-13页 |
·微合金化的强化机理 | 第12页 |
·微合金化钢的韧化机理 | 第12-13页 |
·微合金元素钒、钛、氮在钢中的作用 | 第13-15页 |
·微合金元素钒在钢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微合金元素钛在钢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氮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 第15页 |
·控制轧制、控制冷却 | 第15-17页 |
·本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变动力学研究 | 第18-35页 |
·引言 | 第18页 |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18-19页 |
·V 微合金钢的静态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 第19-24页 |
·静态连续冷却转变组织 | 第19-23页 |
·连续冷却相变动力学曲线 | 第23-24页 |
·V 微合金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 第24-31页 |
·动态连续冷却转变组织 | 第24-28页 |
·动态连续冷却相变动力学曲线 | 第28-30页 |
·动态连续冷却过程中第二相的析出 | 第30-31页 |
·分析讨论 | 第31-34页 |
·冷却速度对相变的影响 | 第31页 |
·化学成分对相变的影响 | 第31-33页 |
·热变形对相变的影响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热变形行为研究 | 第35-74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5-37页 |
·V 微合金钢的单道次热变形行为研究 | 第37-61页 |
·热变形前的原奥氏体晶粒度测定 | 第37页 |
·应力-应变曲线 | 第37-45页 |
·热变形过程的基本方程—本构方程 | 第45-50页 |
·峰值应变、稳态应变、临界应变与 Zener-Hollomon 参数的关系 | 第50-52页 |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与动态回复动力学研究 | 第52-57页 |
·动态再结晶能否发生的数学判定 | 第57-60页 |
·动态再结晶图 | 第60-61页 |
·V 微合金钢的双道次热变形行为研究 | 第61-67页 |
·静态软化率的确定方法 | 第61-62页 |
·静态再结晶分数(XSRX) | 第62-64页 |
·两道次变形保温过程中的析出相 | 第64-65页 |
·静态再结晶动力学 | 第65-67页 |
·V 微合金钢的应变诱导析出研究 | 第67-69页 |
·驰豫试验应力松弛曲线 | 第67-68页 |
·PTT 曲线 | 第68-69页 |
·分析讨论 | 第69-73页 |
·钒元素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 第70-71页 |
·钒元素对静态再结晶的影响 | 第71-72页 |
·合金元素对应变诱导析出的影响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高速线材生产模拟 | 第74-86页 |
·引言 | 第74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74-75页 |
·不同工艺下的金相组织及分析 | 第75-79页 |
·不同工艺下的铁素体晶粒度及显微硬度 | 第79-81页 |
·分析讨论 | 第81-85页 |
·不同工艺条件对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81-82页 |
·不同工艺条件对硬度的影响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