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基于三部《名医类案》和红外热像技术分析“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证治规律

目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前言第12-14页
综述一:“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进展第14-24页
 1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研究第14-16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诠释二者生理与病理通应关系的概念范畴第14-15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二者生理状态下的平衡关系第15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实际为“肺与肠道相表里”第15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延伸为“皮毛与大肠相通联”第15-16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肺与食管相匹配第16页
 2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现代基础医学研究第16-18页
   ·胚胎发育第16页
   ·气体排泄途径第16-17页
   ·内分泌物质的影响第17页
   ·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第17页
   ·公共黏膜免疫系统第17-18页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研究第18-21页
   ·肺病治肠临床研究第18-19页
   ·肠病治肺临床研究第19-20页
   ·肺肠同治的临床研究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4页
综述二:红外热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4-38页
 1 红外辐射和红外热成像技术第24-26页
   ·红外辐射第24-25页
   ·红外热像图及其设备发展第25页
   ·红外热像图标评价准化发展第25-26页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西医临床研究中的进展第26-29页
   ·关节炎第26-27页
   ·软组织损伤第27-28页
   ·恶性肿瘤第28页
   ·循环系统疾病第28-29页
   ·炎性疾病第29页
 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进展第29-31页
   ·针灸经络穴位研究第29-30页
   ·临床辨证论治研究第30-31页
   ·中医动物模型证候特征研究第31页
 4 小结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8页
第一章 从三部《名医类案》分析肺与大肠相关疾病证治规律第38-76页
 一、从三部《名医类案》分析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的肺与大肠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数理统计第38-62页
  1 三部《名医类案》的特点、选择意义及版本第38-40页
   ·三部《名医类案》的概况第38-39页
   ·三部《名医类案》的选择意义第39-40页
   ·三部《名医类案》的选用版本第40页
  2 医案研究内容与方法第40-44页
   ·医案选录原则与标准第40-41页
   ·医案摘录项目与要素第41页
   ·医案数据的规范化处理第41-42页
   ·医案统计分析方法第42-43页
   ·医案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第43-44页
  3 医案研究结果第44-59页
   ·医案资料的描述性统计第44-52页
   ·医案资料的关联式规则分析第52-59页
  4 讨论第59-62页
   ·肺病及肠第59-61页
   ·肠病及肺第61-62页
 二、肺肠相关典型医案分析第62-72页
  1 肠病及肺,从肺治肠第62-69页
   ·便秘第62-67页
   ·泄泻第67-69页
  2 肺病及肠,从肠治肺第69-72页
   ·咳嗽第69-71页
   ·喘证第71-72页
 三、研究讨论第72-74页
  1 研究结果讨论第72-73页
   ·调节机体气机状态第73页
   ·相互协助疏泄邪气第73页
  2 研究创新点与启示第73页
  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二章 应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初探在部分肺系疾病与大肠系疾病中的肺肠关系第76-124页
 一、应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健康人群脏腑温度分布规律第76-95页
  1 研究内容第76-77页
   ·纳入标准第76页
   ·排除标准第76-77页
   ·纳入对象第77页
  2 研究方法第77-79页
   ·检查方法第77-78页
   ·检查内容第78-79页
   ·统计方法第79页
  3 研究结果第79-95页
   ·正常人群不同性别受试者三焦红外热值比较第79-81页
   ·正常人群不同性别受试者各脏红外热值比较第81-83页
   ·正常人群不同性别受试者各腑红外热值比较第83-85页
   ·正常人群不同年龄阶段受试者三焦红外热值比较第85-88页
   ·正常人群不同年龄阶段受试者各脏红外热值比较第88-91页
   ·正常人群不同年龄阶段受试者各腑红外热值比较第91-95页
 二、应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肺系疾病患者脏腑温度分布规律第95-110页
  1 研究内容第95-97页
   ·纳入标准第95页
   ·排除标准第95页
   ·纳入对象第95-96页
   ·诊断标准第96-97页
  2 研究方法第97-98页
   ·检查步骤第97页
   ·记录指标第97-98页
   ·统计方法第98页
  3 研究结果第98-110页
   ·不同肺病患者各脏红外热值比较第98-101页
   ·不同肺病患者各腑红外热值比较第101-104页
   ·不同肺病证型患者各脏红外热值比较第104-107页
   ·不同肺病证型患者各腑红外热值比较第107-110页
 三、应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大肠疾病患者脏腑温度分布规律第110-118页
  1 研究内容第110-112页
   ·纳入标准第110页
   ·排除标准第110-111页
   ·纳入对象第111页
   ·诊断标准第111-112页
  2 研究方法第112-113页
   ·检查步骤第112页
   ·记录指标第112页
   ·统计方法第112-113页
  3 研究结果第113-118页
   ·不同大肠病患者各脏红外热值比较第113-115页
   ·不同大肠病患者各腑红外热值比较第115-118页
 四、研究讨论第118-124页
  1 研究结果讨论第119-122页
   ·健康人群生理状态下体表各部位红外热值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第119-121页
   ·部分肺系疾病对人体脏腑红外热值分布影响作用第121-122页
   ·部分大肠系疾病对人体脏腑红外热值分布影响作用第122页
  2 研究创新点与启示第122-123页
  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23-124页
附:各组受试者红外热像图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个人简历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低频超声促透通络止痛中药对膝骨性关节炎炎性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