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冯新送教授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经验总结及补肾健脾活血思想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综述(冯新送教授学术渊源、各家学说)第12-23页
 一、导师冯新送教授简介第12-13页
 二、冯新送教授学术渊源第13页
 三、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综述及各家学说第13-23页
  (一) 中医学关于骨质疏松的病名第13-14页
  (二) 传统中医学对于骨质疏松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4-15页
  (三) 现代医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研究第15-23页
   1、对病因病机的研究第15-17页
   2、对骨质疏松症中医辩证分型的研究第17-18页
   3、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理论第18-20页
   4、对于骨质疏松症治则治法的研究第20-23页
第二章 冯新送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及研究第23-39页
 第一节 冯新送教授论治骨质疏松症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第23-30页
  一、对骨质疏松症病名的探源第23页
  二、骨质疏松症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第23-25页
  三、骨质疏松症学术思想的“三个理论”第25-26页
  四、冯新送教授对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论治经验第26-27页
  五、骨质疏松症的治则为“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第27-28页
  六、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要衷中学西,融会贯通,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运动疗法第28-29页
  七、体会及展望第29-30页
 第二节 冯新送教授治疗风湿痹症的经验总结第30-36页
  一、痹症以“正虚”为本,“风寒湿热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第30页
  二、遣方用药不忘“扶正固本”第30-31页
  三、治疗当明辨风寒湿热第31-32页
  四、临证当灵活辩证,随证加减,把握病位第32-33页
  五、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第33页
  六、总结及体会第33页
  七、典型病例第33-36页
 第三节 冯新送教授论治腰腿痛的经验总结第36-39页
  一、对于腰腿痛的病因病机应从虚、损、瘀三方面进行分析第36页
  二、明确诊断,因病施治第36页
  三、辩证论治,随证加减第36-37页
  四、配合手法,相得益彰第37页
  五、病案举例第37-39页
第三章 冯新送教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第39-52页
 一、研究背景第39-40页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第40-44页
  (一) 研究对象第41-42页
   1. 病例来源第41页
   2. 合格受试者的确定第41-42页
  (二) 研究方法第42-43页
   1、实验设计第42页
   2、治疗药物分组方法第42页
   3、分组及服药方法第42-43页
   4、骨密度测定第43页
   5、血清学指标测定第43页
  (三) 临床评定标准第43-44页
   1、中医症候评定标准第43页
   2. 疗效评定标准第43-44页
  (四)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第44页
  (五) 统计方法第44页
 三、研究结果第44-48页
  (一) 参与者数量分析第44页
  (二)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第44-45页
  (三)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第45页
  (四)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OPG、IGF-I的变化和比较第45-46页
  (五) 两组治疗期间中医临床症候计分值的变化和比较第46页
  (六) 两组疗效比较第46-47页
  (七) 不良反应统计第47-48页
 四、讨论第48-52页
  (一)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分析和补肾中药的临床应用第48页
  (二) 补肾中药骨康对血清雌激素和骨密度的影响第48-49页
  (三) 补肾中药骨康对血清骨保护素OPG的影响第49页
  (四) 补肾中药骨康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的影响第49-50页
  (五) 补肾中药骨康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1第58-63页
附录2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冯新送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补肾活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罗陆一学术思想和通脉地仙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