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集成光学器件论文

硅基微环谐振腔中的光调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0页
   ·引言第13-15页
   ·硅基光子学研究现状第15-20页
   ·硅基微环谐振腔研究进展第20-26页
     ·微环谐振腔的基本结构第20-21页
     ·微环谐振腔的发展第21-22页
     ·基于硅基微环谐振腔的滤波器设计研究现状第22-23页
     ·基于硅基微环谐振腔的光信号处理研究现状第23-25页
     ·基于硅基微环谐振腔的调制器研究现状第25-26页
   ·本文的研究工作内容及创新点第26-29页
 参考文献第29-40页
第二章 硅基微环谐振腔理论分析与表征第40-60页
   ·硅基微环谐振腔理论分析第40-49页
     ·微环谐振腔的耦合区域的物理分析第41-42页
     ·全通滤波器(APF)型微环谐振腔第42-45页
     ·全通滤波器(APF)型微环谐振腔的重要参量第45-47页
     ·分插复用器(Add-Drop)型微环谐振腔第47-48页
     ·分插复用器(Add-Drop)型微环谐振腔的重要参量第48-49页
   ·硅基微环谐振腔中的热效应和自由载流子色散效应第49-50页
     ·硅基微环谐振腔中的热效应第49-50页
     ·硅基微环谐振腔中的自由载流子色散效应第50页
   ·硅基波导结构以及与单模光纤的耦合第50-57页
     ·硅基波导结构与制备工艺第50-52页
     ·单模光纤与硅基波导直接耦合系统第52-54页
     ·单模光纤与硅基波导垂直耦合系统第54-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0页
第三章 硅基微环谐振腔模式分裂的建模分析第60-74页
   ·研究背景第60-61页
   ·利用耦合模理论分析硅基微环谐振腔中的模式分裂第61-64页
   ·模式分裂硅基微环谐振腔的近似光栅模型分析第64-72页
     ·近似布拉格光栅的微环侧壁褶皱结构分析第65页
     ·近似布拉格光栅的微环侧壁褶皱反射特性第65-69页
     ·具有侧壁褶皱的硅基微环谐振腔的频谱响应第69-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4页
第四章 基于硅基微环谐振腔的光延迟特性研究第74-100页
   ·研究背景第74-75页
   ·基于模式分裂微环谐振腔的光延迟线理论分析第75-83页
     ·单波导耦合模式分裂微环谐振腔的光延迟特性第75-79页
     ·双波导耦合模式分裂微环谐振腔的光延迟特性第79-83页
   ·实验验证模式分裂微环谐振腔的光延迟特性第83-91页
     ·实验所用硅基微环谐振腔的特性分析第83-85页
     ·可调光延迟实验装置与实验结果第85-91页
   ·连接萨格纳克(SAGNAC)反射环的微环谐振腔光延迟特性第91-97页
     ·工作原理第91-92页
     ·基于微纳光纤的概念性实验验证第92-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第五章 基于模式分裂硅基微环谐振腔的光调制第100-124页
   ·研究背景第100-102页
   ·模间耦合可调的硅基微环谐振腔电光调制器的结构第102-103页
   ·模间耦合可调的硅基微环谐振腔电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第103-106页
     ·光栅反射率对比因子 F 定义及微环谐振腔的频谱响应分析第103-104页
     ·对比因子 F 对调制深度和插入损耗的影响第104-106页
   ·仿真结果与讨论第106-119页
     ·载流子注入引起的光栅折射率变化及光栅频谱移动第106-109页
     ·光栅频谱响应的 3D FDTD 仿真第109-111页
     ·调制器的调制深度和插入损耗第111-117页
     ·调制器带宽与功耗第117-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4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24-128页
   ·工作总结和创新点第124-126页
   ·工作展望第126-128页
附录一 缩略语第128-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与专利第131-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腐蚀疲劳点蚀演化与裂纹扩展机理研究
下一篇: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