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 资格刑类型概述 | 第12-17页 |
(一) 资格刑与资格刑类型的含义及内容 | 第12-13页 |
(二) 资格刑与资格罚的关系 | 第13-15页 |
(三) 资格刑与禁止令的关系 | 第15-17页 |
二、 资格刑类型改良的内部条件 | 第17-27页 |
(一) 资格刑规定的分布及检视 | 第17-23页 |
(二) 资格罚的规定 | 第23-27页 |
三、 资格刑类型改良的外部条件 | 第27-31页 |
(一) 顺应刑罚轻缓化的发展 | 第27-28页 |
(二) 完备自身的需要 | 第28-29页 |
(三) 预防犯罪的现实需求 | 第29-30页 |
(四) 现有条件的成熟 | 第30-31页 |
四、 资格刑类型改良的路径 | 第31-36页 |
(一) 资格刑的设置原则 | 第31-33页 |
(二) 规定模式的选择 | 第33-34页 |
(三) 资格类型的剥离 | 第34-36页 |
五、 资格刑类型改良的方案 | 第36-42页 |
(一) 改“剥夺政治权利”为“剥夺公权” | 第36页 |
(二) 删去剥夺“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结社权利”的规定 | 第36页 |
(三) 剥离禁止令中的“禁止从事活动”为资格刑新类型 | 第36-37页 |
(四) 增加禁止从事特定职业 | 第37-38页 |
(五) 增设单位资格刑 | 第38-40页 |
(六) 剥夺监护权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