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内容与结构 | 第17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 第18-26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 第18-21页 |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冗余是转移的前提 | 第19页 |
·城市经济的崛起是转移的机遇 | 第19-20页 |
·国家宽松的政策是转移的条件 | 第20-21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其自身不可抑制的内在要求 | 第21-23页 |
·农业收入低下的利益驱使力 | 第21-22页 |
·农村就业不充分的推动力 | 第22页 |
·城乡之间巨大差距的吸引力 | 第22-23页 |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 第23-24页 |
·“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 第23页 |
·“三农”问题根源于我国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过多 | 第23-24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第24-25页 |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24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24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与趋势 | 第26-37页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 第26-32页 |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量与结构 | 第26-28页 |
·我国农村从业人员的总体数量及构成 | 第28-30页 |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 第30-31页 |
·我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 | 第31-32页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 第32-34页 |
·“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 | 第33页 |
·“民工潮”引起的限制转移 | 第33页 |
·“国民待遇”导致的大规模转移 | 第33-34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趋势 | 第34-36页 |
·转移规模继续扩大 | 第34-35页 |
·转移区域更加广泛,将呈现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趋势 | 第35页 |
·就业岗位更加多样化 | 第35页 |
·劳动者的素质将会越来越高 | 第35-36页 |
·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与成因 | 第37-47页 |
·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7-43页 |
·数量大、素质低、竞争力弱,转移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37-38页 |
·就业环境相对较差,权益得不到保障 | 第38-40页 |
·市场发育程度低,信息滞后,自发性和盲目性问题突出 | 第40页 |
·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下 | 第40-42页 |
·政府相关政策、配套设施不到位 | 第42-43页 |
·主要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主观因素 | 第43页 |
·制度因素 | 第43-44页 |
·社会观念因素 | 第44页 |
·法制因素 | 第44-45页 |
·社会保障因素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 第47-59页 |
·拓宽就业渠道,多形式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47-49页 |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 第47-48页 |
·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非农领域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 | 第48页 |
·努力扩大劳务输出 | 第48-49页 |
·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适应能力 | 第49-50页 |
·要转变教育观念 | 第49页 |
·要继续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 | 第49页 |
·全面重视和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 第49-50页 |
·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技能 | 第50页 |
·做好制度保障,创造宽松环境 | 第50-52页 |
·改革户籍制度,消除瓶颈制约 | 第50-51页 |
·改革就业制度,实现平等就业 | 第51页 |
·完善权益保障制度,依法提供保障 | 第51-52页 |
·创新土地流转制度,摆脱土地对农民的束缚 | 第52页 |
·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靠信息和全方位服务 | 第52-54页 |
·加强市场网络建设 | 第52页 |
·加强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 | 第52-53页 |
·搞好职业介绍工作 | 第53-54页 |
·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4-55页 |
·分类分层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 | 第54页 |
·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的管理 | 第54页 |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第54-55页 |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 第55-57页 |
·提供财政支持 | 第55-56页 |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 第56页 |
·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