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一、 刑事禁止令内涵 | 第17-29页 |
(一) 刑事禁止令的性质 | 第18-20页 |
(二) 刑事禁止令的特征 | 第20-24页 |
(三) 刑事禁止令的价值功能 | 第24-29页 |
二、 我国适用刑事禁止令现状 | 第29-39页 |
(一) 对未成年人适用刑事禁止令居多 | 第35-36页 |
(二) 禁止进入特定场所的刑事禁止令是预防罪犯重新犯罪的重要手段 | 第36-37页 |
(三) 禁止接触被害人是刑事禁止令中保护被害人的重要内容 | 第37-38页 |
(四) 禁止从事特定活动多种多样,充分的赋予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 第38-39页 |
三、 刑事禁止令制度的域外比较 | 第39-44页 |
(一) 英美法系相关的刑罚制度 | 第39-41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制度 | 第41-44页 |
四、 法院刑事禁止令的适用 | 第44-54页 |
(一) 刑事禁止令的适用对象 | 第44-46页 |
(二) 刑事禁止令的溯及力 | 第46-47页 |
(三) 刑事禁止令的内容 | 第47-51页 |
(四) 刑事禁止令的期限 | 第51-52页 |
(五) 刑事禁止令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 第52-53页 |
(六) 违反禁止令的法律后果 | 第53-54页 |
五、 刑事禁止令制度的发展 | 第54-67页 |
(一) 刑事禁止令的适用人群可以逐步的扩大,除管制犯和缓刑犯外还可以包括假释犯、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少年虞犯等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 | 第54-57页 |
(二) 刑事禁止令的内容和宣告程序需要进一步的细化 | 第57-60页 |
(三) 刑事禁止令执行机关的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 第60-62页 |
(四) 刑事禁止令在司法实践中执行制度的完善 | 第62-67页 |
六、 总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