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土地开发与利用论文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及其模式研究--以宁阳县为例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9-12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2 研究理论基础第12-22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13页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第13页
     ·层次分析法第13-14页
     ·对比分析法第14页
   ·数据来源第14-15页
   ·技术路线第15-16页
   ·基本概念第16-17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第16页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第16页
     ·土地整理模式第16-17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第17-21页
     ·区域空间集聚理论第17-18页
     ·区位理论第18页
     ·村镇规划理论第18-19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19-20页
     ·公众参与理论第20页
     ·人居环境理论第20-21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和来源第21-22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第21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来源第21-22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2-27页
   ·宁阳县概况第22-24页
     ·地理位置第22页
     ·自然条件第22-23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23-24页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4-26页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现状第24页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第24-26页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第26-27页
4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第27-34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模型和影响因子的确定第27-28页
     ·整理潜力估算模型第27-28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确定第28页
     ·规划期人口预测第28页
   ·综合修正系数确定第28-32页
     ·综合指标体系构建第28-30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30-32页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计算第32-33页
   ·潜力分析结果与结论第33-34页
5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第34-4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原则第34-35页
     ·集约用地第34页
     ·因地制宜第34页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第34-35页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第35页
     ·坚持宅基地市场流转第35页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第35页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模式第35-36页
     ·村庄内部改造控制型整理模式第35-36页
     ·居民点整体搬迁重建模式第36页
     ·迁村并点建设中心村的整理模式第36页
     ·农村城镇化型用地整理模式第36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筹集模式第36-38页
     ·各级政府出资为主的整理模式第37页
     ·政府引导企业出资模式第37页
     ·集体个人出资为主的整理模式第37-38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实施主体属性模式第38-39页
     ·自组织模式第38页
     ·政府组织模式第38-39页
     ·市场组织模式第39页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分析第39-45页
     ·“三方共建”模式的概念和流程第40页
     ·影响该模式的关键因素分析第40-43页
     ·该模式运行的效益分析第43-44页
     ·结论与讨论第44-45页
6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与措施第45-46页
   ·建立多元投资模式第45页
   ·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第45页
   ·明晰土地产权调整及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第45页
   ·健全村镇规划建设,严控用地规模第45-46页
   ·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第46页
7 结语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安市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保障机制研究
下一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以源西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