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相关概念的内涵和界定 | 第11-15页 |
| ·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 ·心理控制源的理论研究 | 第18页 |
| ·职业探索期大学毕业生压力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 ·需要更深入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 3 研究的构思 | 第20-21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20页 |
| ·研究假设 | 第20页 |
|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研究步骤 | 第21页 |
| 4 测量 | 第21-24页 |
| ·测量的变量 | 第21页 |
| ·测量工具 | 第21-23页 |
| ·取样和测量程序 | 第23-24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4-39页 |
| ·工作压力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24-36页 |
| ·压力反应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6-37页 |
| ·心理控制源与工作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相关关系的比较分析 | 第37-39页 |
| 6 结果讨论 | 第39-41页 |
| ·职业探索期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压力源现状的讨论 | 第39-40页 |
| ·职业探索期的大学毕业生压力反应状况的讨论 | 第40-41页 |
| ·心理控制源这一调节变量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41页 |
| 7 建议 | 第41-42页 |
| ·加强对择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第41-42页 |
| ·根据在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压力管理教育和压力应对教育 | 第42页 |
| ·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个性品质 | 第42页 |
| 8 对本论文结果分析的自我评价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