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 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光接入网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接入网发展现状及光网络标准 | 第11-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无源光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 第16-26页 |
·无源光网络的结构 | 第16-17页 |
·基于P ON的 T DM带宽分配 | 第17-21页 |
·基于 TDM-DBA 算法的服务质量 | 第19-21页 |
·GPON 的不同服务 | 第21页 |
·多波长的动态带宽分配 | 第21-23页 |
·在长距离P ON 中的带宽部署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接入网中的带宽分配算法分析 | 第26-35页 |
·简介 | 第26页 |
·固定服务下的带宽分配算法 | 第26-29页 |
·授权服务下的带宽分配算法 | 第29-33页 |
·低负载流量下的带宽分配算法 | 第30-31页 |
·高流量负载下的带宽分配算法 | 第31-33页 |
·有限服务下的带宽分配算法 | 第33页 |
·模型的扩展性和局限性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无源光网络仿真模型的设计 | 第35-46页 |
·简介 | 第35-36页 |
·项目编辑器介绍 | 第36-38页 |
·OLT节点模型的设计 | 第38-39页 |
·OLT 节点介绍 | 第38页 |
·OLT 进程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ONU节点模型设计 | 第39-40页 |
·介绍 | 第39页 |
·ONU 进程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模拟实验平台的建立 | 第40-45页 |
·EPON 模型和仿真 | 第42-43页 |
·GPON 模型和仿真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动态最小带宽分配算法仿真 | 第46-57页 |
·引言 | 第46页 |
·DBA算法的发展 | 第46-47页 |
·带宽分配原理 | 第47-49页 |
·对DBA 模型的设计 | 第49-56页 |
·模型和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环反馈WDM-P ON 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 第57-63页 |
·简介 | 第57-58页 |
·多波长带宽分配算法 | 第58-61页 |
·模拟试验平台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7章 结论和未来的方向 | 第63-66页 |
·总结 | 第63-64页 |
·改进算法的应用和未来的方向 | 第64-65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