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1页 |
| ·液/液界面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 第20-27页 |
| ·液/液界面电化学研究现状 | 第27-33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33-37页 |
| ·论文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7-41页 |
| ·论文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7-38页 |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38-41页 |
| 第二章 化学水滴油电极的构造及络合剂在液/液界面电化学特性研究 | 第41-52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42-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 ·化学滴油电极稳定性测定 | 第44-47页 |
| ·DzH_2在水/MIBK 界面的电化学研究 | 第47-50页 |
| ·phen 在水/MIBK 界面的电化学研究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三章 三电极体系化学水滴油电极测定重金属离子 | 第52-82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52-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81页 |
| ·Pb~(2+)通过 8-HQ 在液/液界面间促转移初步测试 | 第54-57页 |
| ·Cd~(2+)在液/液界面上通过 DzH_2促转移的研究 | 第57-69页 |
| ·Cd~(2+)在液/液界面上通过 DzH_2促转移的循环伏安测定 | 第57-59页 |
| ·静置时间对迁移峰电流的影响 | 第59-62页 |
| ·扫描速度对迁移峰电流的影响 | 第62-63页 |
| ·金属络合物计量学常数的计算和液/液界面间离子迁移机理分析 | 第63-67页 |
| ·Cd~(2+)测定的标准工作曲线、稳定性以及选择性 | 第67-69页 |
| ·实际样品测定 | 第69页 |
| ·Pb~(2+)在液/液界面上通过 phen 促转移的研究 | 第69-74页 |
| ·Pb~(2+)在液/液界面上通过 phen 促转移的循环伏安测定 | 第69-71页 |
| ·静置时间 | 第71-72页 |
| ·扫描速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 ·金属络合物计量学常数的计算 | 第73-74页 |
| ·化学滴油电极的再构造及连续测定 | 第74-81页 |
| ·Pb~(2+)测定的选择性及稳定性 | 第75-77页 |
| ·Pb~(2+)连续监测 | 第77-78页 |
| ·Cd~(2+)连续监测 | 第78-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四章 化学滴油电极对溶液中 pH 值的研究 | 第82-97页 |
| ·引言 | 第82页 |
| ·实验部分 | 第82-8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82页 |
|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82-83页 |
| ·实验方法 | 第83-8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1页 |
| ·H~+迁移峰电流的测定 | 第84-85页 |
| ·水滴油电极稳定性 | 第85页 |
| ·静置时间和离子液体的浓度对峰电流大小的影响 | 第85-87页 |
| ·不同支持电解质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87-90页 |
| ·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影响 | 第90-91页 |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91-93页 |
| ·机理分析 | 第93-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第五章 化学水滴油电极样机制备及测试 | 第97-108页 |
| ·引言 | 第97页 |
| ·实验部分 | 第97-10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97页 |
|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97-98页 |
| ·实验方法 | 第98-100页 |
| ·技术说明 | 第100-10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6页 |
| ·工作电极的检测 | 第103-104页 |
| ·滴油电极样机的稳定性 | 第104-105页 |
| ·金属离子在线测定 | 第105-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08-112页 |
|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08-110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10-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2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5-126页 |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