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准格尔煤田粉煤灰中氧化铝实验过程中助溶剂的选择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页 |
·粉煤灰简介 | 第9-13页 |
·粉煤灰的产生 | 第9页 |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 | 第9-10页 |
·粉煤灰的化学性质 | 第10-11页 |
·粉煤灰的活性 | 第11-12页 |
·粉煤灰的分类 | 第12-13页 |
·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提取方法 | 第13-16页 |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工作设想 | 第18-19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本课题的工作设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准格尔煤田粉煤灰的结构与组成分析 | 第19-23页 |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分析 | 第19-20页 |
·粉煤灰的物相组成分析 | 第20-21页 |
·粉煤灰的颗粒形貌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固相反应粉煤灰结构与组成研究 | 第23-29页 |
·常温固相反应后粉煤灰的SEM/EDS 分析 | 第23-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反应条件及样品的制备 | 第2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3-27页 |
·反应后的粉煤灰的形貌 | 第23-24页 |
·反应后的粉煤灰的组成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CaO 作助溶剂的实验研究 | 第29-35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 第29-31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实验药品 | 第30-31页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31页 |
·助溶实验方案及原理 | 第31-32页 |
·实验方案 | 第31页 |
·实验原理 | 第31-32页 |
·滴定方法 | 第32-33页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滴定步骤 | 第32页 |
·滴定结果的表述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KF 作助溶剂的实验研究 | 第35-52页 |
·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 第35-36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5页 |
·实验药品 | 第35-36页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36页 |
·实验主要反应装置 | 第36-37页 |
·助溶实验方案及原理 | 第37-38页 |
·实验方案 | 第37页 |
·实验原理 | 第37-3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51页 |
·焙烧时粉煤灰与助溶剂质量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焙烧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焙烧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酸浸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酸浸反应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4-47页 |
·酸浸反应时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酸浸反应时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Na_2C0_3作助溶剂的实验研究 | 第52-67页 |
·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 第52-53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2页 |
·实验药品 | 第52-53页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53页 |
·助溶实验方案及原理 | 第53-54页 |
·实验方案 | 第53页 |
·实验原理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61页 |
·焙烧时粉煤灰与助溶剂质量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焙烧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焙烧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酸浸反应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酸浸反应时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酸浸反应时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粉煤灰酸浸反应后滤渣的物相组成分析 | 第60-61页 |
·验证分析 | 第61-63页 |
·天然碱作助溶剂烧结粉煤灰的实验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 | 第67-69页 |
·总结 | 第67-68页 |
·创新点 | 第68页 |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