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Summary | 第3-4页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4-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3页 |
·大黄研究概况 | 第7-10页 |
·我国大黄属种质资源 | 第7页 |
·我国大黄属地理分布 | 第7-8页 |
·大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8-9页 |
·大黄属植物形态及组织结构比较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种子种苗质量检验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掌叶大黄种子检验方法研究 | 第13-2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3页 |
·材料收集 | 第13页 |
·仪器 | 第13页 |
·检验方法研究 | 第13-18页 |
·扦样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净度分析方法研究 | 第14页 |
·真实性鉴定方法研究 | 第14-15页 |
·重量测定方法研究 | 第15页 |
·发芽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水分测定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 第17页 |
·健康度检测方法研究 | 第17-18页 |
·结果 | 第18-25页 |
·种子扦样方法比较 | 第18-19页 |
·净度分析 | 第19页 |
·种子外形及真实性鉴定 | 第19页 |
·重量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种子发芽方法 | 第20-22页 |
·水分测定方法的比较 | 第22-23页 |
·生活力测定结果的比较 | 第23-24页 |
·健康度检查结果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掌叶大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 第26-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种子净度分析 | 第26-27页 |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 第27页 |
·千粒重的测定 | 第27页 |
·种子发芽率的测定 | 第27-28页 |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 第28页 |
·统计分析及分级标准的划分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甘肃产掌叶大黄种子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掌叶大黄种子质量指标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在甘肃不同种源地征集的掌叶大黄种子质量存在显著差异 | 第31-32页 |
·在甘肃不同种源地征集的掌叶大黄种子可分为3个质量等级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掌叶大黄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 第33-3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页 |
·种苗的健康检查 | 第33页 |
·种苗质量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甘肃产掌叶大黄种苗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 第33-34页 |
·掌叶大黄种苗质量指标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表 | 第40-43页 |
附表1. 2009年甘肃省掌叶大黄种子样品征集信息 | 第40-42页 |
附表2. 掌叶大黄种苗采集信息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45页 |
导师简介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