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 ·国际上关于博物馆场所认同感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关于场所认同感 | 第19-30页 |
| ·场所理论 | 第19页 |
| ·关于认同感 | 第19-21页 |
| ·场所认同感 | 第21-23页 |
| ·场所认同的意义 | 第23-24页 |
| ·场所认同感的形成条件 | 第24-30页 |
| ·识别性 | 第25-26页 |
| ·地域性行为环境 | 第26-28页 |
| ·连续性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博物馆的场所认同感 | 第30-43页 |
| ·博物馆的概况 | 第30-34页 |
| ·博物馆的功能和性质 | 第30-31页 |
| ·博物馆的对象和场所 | 第31-34页 |
| ·博物馆的认同感 | 第34-43页 |
| ·满足观众对场所的期望 | 第34-35页 |
| ·认同感的实现 | 第35-38页 |
| ·美学需要 | 第38-40页 |
| ·设计感动 | 第40-43页 |
| 第四章 典型博物馆分析 | 第43-61页 |
| ·艺术博物馆 | 第43-52页 |
| ·古典艺术馆 昔日的王宫今日的博物馆——卢浮宫 | 第43-48页 |
| ·现代美术馆 面向大众的艺术与文化——蓬皮杜艺术中心 | 第48-51页 |
| ·卢浮宫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 ·历史博物馆 | 第52-61页 |
| ·国家级历史博物馆以人为本守望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 | 第52-55页 |
| ·地方性历史博物馆融汇古今彰显独特——苏州博物馆 | 第55-60页 |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的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博物馆认同感的实现手段 | 第61-74页 |
| ·设计手法 | 第62-68页 |
| ·借景 | 第62-65页 |
| ·聚焦 | 第65-66页 |
| ·融和 | 第66-68页 |
| ·设计媒介 | 第68-74页 |
| ·材料 | 第68-71页 |
| ·风格 | 第71-72页 |
| ·细节 | 第72-74页 |
| 第六章 设计实践舟山海洋文化博物馆的内部空间设计 | 第74-84页 |
| ·舟山海洋文化博物馆设计概况 | 第74-76页 |
| ·博物馆的设计背景 | 第74页 |
| ·文化特点 | 第74页 |
| ·展览选题 | 第74-75页 |
| ·内部空间设计思路 | 第75-76页 |
| ·局部空间设计 | 第76-84页 |
| ·表达主题的序厅空间设计 | 第76-78页 |
| ·展示空间设计 | 第78-79页 |
| ·过渡区空间设计 | 第79-80页 |
| ·场景空间设计 | 第80-84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84-86页 |
| 附录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