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祖无择与“礼乐文学”观 | 第12-25页 |
第一节 笃学尚行、能吏辈出的祖氏家族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师承与友人 | 第15-25页 |
一、“有道有文,方为君子”:师从孙复、穆修 | 第15-19页 |
二、“举世重交游”:与李觏、邵雍的交往 | 第19-25页 |
第二章 祖无择诗文的思想内容 | 第25-39页 |
第一节 《龙学文集》概况 | 第25-26页 |
一、《龙学文集》名称由来 | 第25页 |
二、收录作品情况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龙学文集》思想内容的分期研究 | 第26-39页 |
一、“功名不立岂男儿”,“莫向林泉赋长往”:齐州时期 | 第26-30页 |
二、“吏隐宜春郡,放怀诗酒间”:袁州时期 | 第30-34页 |
三、“名利不去还独乐,是非莫辩只高眠”:西京时期 | 第34-39页 |
第三章 祖无择诗文的创作特色 | 第39-47页 |
第一节 诗文的题材选择 | 第39-42页 |
一、对政治、军事的关注 | 第39-40页 |
二、对民生的关注 | 第40-41页 |
三、对亲情、友情的抒写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丰富多变的诗歌语言 | 第42-44页 |
第三节 简切犀利、擅于说理的散文语言 | 第44-47页 |
第四章 余论:祖无择的文学地位 | 第47-51页 |
第一节 北宋中期的文坛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祖无择的文学创作 | 第48-51页 |
一、作品的遗失 | 第49页 |
二、“礼乐文学”观念重在传“道” | 第49页 |
三、“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 | 第49页 |
四、趋于理学化的文学观念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著作类 | 第52-54页 |
论文类 | 第54-57页 |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附录二 祖无择年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