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相关市场界定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市场界定的意义与原则 | 第16-26页 |
·相关市场的一般表述 | 第16-20页 |
·欧美现行法律对相关市场的定义 | 第17-19页 |
·我国现行法律对相关市场的定义 | 第19-20页 |
·相关市场的特征分析 | 第20-21页 |
·以经济学作为基础性分析工具 | 第20页 |
·界定的标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 第20页 |
·界定的方式具有不确定性 | 第20-21页 |
·相关市场界定的意义 | 第21-22页 |
·相关市场界定的理论意义 | 第21页 |
·相关市场界定的实践意义 | 第21-22页 |
·相关市场界定应当遵循的法律原则 | 第22-26页 |
·有利竞争原则 | 第22-23页 |
·兼顾效率原则 | 第23-24页 |
·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 第24页 |
·遵循国家利益和政策导向原则 | 第24-25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5-26页 |
第3章 相关市场的界定范围 | 第26-35页 |
·相关产品市场界定及其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相关地理市场界定及其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相关时间市场界定及其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第4章 相关市场界定方法分析 | 第35-42页 |
·产品功能分析法 | 第35-37页 |
·近似功能分析法 | 第35-36页 |
·需求价格交叉弹性分析法 | 第36-37页 |
·假定垄断者分析法 | 第37-42页 |
·概述 | 第37-38页 |
·操作步骤 | 第38-39页 |
·局限性 | 第39-42页 |
第5章 我国关于相关市场界定法律制度之不足 | 第42-48页 |
·我国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界定的法律沿革 | 第42页 |
·我国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界定的缺陷问题 | 第42-48页 |
·相关市场界定概念表述不清并且立法略显滞后 | 第43页 |
·反垄断执法机构体系尚未完整并且独立权威性较弱 | 第43-44页 |
·相关市场界定的立法层次断裂并且操作性不强 | 第44-45页 |
·缺少对相关市场界定的举证程序以及证据类型与效力的规定 | 第45页 |
·忽略行政权力对市场运行的影响及对市场经济的不当干预 | 第45页 |
·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相关市场界定面对的困难 | 第45-46页 |
·在创新技术产业假定垄断者测试界定方法的缺陷 | 第46-48页 |
第6章 关于完善相关市场界定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8-53页 |
·从宏观方面关于完善相关市场界定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8-50页 |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完善我国相关市场界定的法律定义 | 第48-49页 |
·相关市场界定应当慎用结构主义 | 第49页 |
·加强对于相关市场界定的国际化考量 | 第49-50页 |
·从微观方面关于完善相关市场界定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50-53页 |
·设置独立统一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促进相关市场界定工作 | 第50-51页 |
·细化相关市场界定操作步骤并且丰富证据制度 | 第51页 |
·发布相关市场界定的司法解释并且建立案例指导制度 | 第51-52页 |
·界定相关市场应当注重控制行政垄断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