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感应电机交流调速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10-12页 |
·直接转矩控制的特点 | 第12-14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热点 | 第15-18页 |
·转矩脉动的降低 | 第15-17页 |
·转速的辨识 | 第17-18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0-37页 |
·感应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定子电压空间矢量 | 第24-30页 |
·定子电压空间矢量的概念 | 第24-25页 |
·定子电压空间矢量对定子磁链的作用 | 第25-27页 |
·定子电压空间矢量对转矩的作用 | 第27-28页 |
·定子电压空间矢量的选择 | 第28-30页 |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30-36页 |
·电压电流坐标变换 | 第31页 |
·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的计算 | 第31-32页 |
·磁链空间位置的判断 | 第32-33页 |
·磁链调节器 | 第33-34页 |
·转矩调节器 | 第34页 |
·电压矢量选择表 | 第34-35页 |
·转速 PI 调节器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预期电压空间矢量调制及速度辨识的原理 | 第37-50页 |
·直接转矩控制的转矩脉动分析 | 第37-39页 |
·预期电压矢量的计算 | 第39-40页 |
·空间矢量调制技术 | 第40-44页 |
·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40-43页 |
·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实现 | 第43-44页 |
·模型参考自适应法辨识速度 | 第44-48页 |
·系统结构框图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 第50-60页 |
·传统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第50-53页 |
·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 DTC 仿真模型 | 第53-57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实现 | 第60-73页 |
·硬件设计 | 第60-66页 |
·硬件总体设计 | 第60-61页 |
·控制芯片 dsPIC30F6010A 简介 | 第61-62页 |
·信号检测电路 | 第62-64页 |
·系统主电路及隔离电路 | 第64-65页 |
·串口通信接口 | 第65-66页 |
·软件设计 | 第66-70页 |
·主程序设计 | 第67-68页 |
·外部故障中断处理程序设计 | 第68-69页 |
·定时器 1 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 | 第69-70页 |
·实验平台 | 第7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