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8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 | 第13-14页 |
·水体富营养化国内外状况 | 第14页 |
·水体富营养化与除磷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除磷工艺 | 第15-31页 |
·金属盐除磷法 | 第16-19页 |
·物理除磷法 | 第19-20页 |
·自然处理系统 | 第20-25页 |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 第25-31页 |
·EBPR 工艺原理 | 第31-37页 |
·传统 EBPR 工艺除磷机理 | 第31-33页 |
·新型 EBPR 除磷机理——单级好氧生物除磷机理 | 第33-37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37-38页 |
第2章 以乙酸盐为碳源研究单级好氧工艺与 A/O 工艺的除磷性能 | 第38-52页 |
·前言 | 第38-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法 | 第39页 |
·污水水质 | 第39-40页 |
·分析方法 | 第40页 |
·分析仪器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SBR 实验影响因素的控制 | 第40-42页 |
·SBR1 和 SBR2 运行效果比较 | 第42-46页 |
·经济技术分析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以丙酸盐为碳源研究 A/O 工艺与单级好氧工艺的除磷性能 | 第52-60页 |
·前言 | 第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法 | 第52-53页 |
·污水水质 | 第53页 |
·分析方法 | 第53页 |
·分析仪器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影响因素监测 | 第53-56页 |
·两组 SBR 运行结果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70-71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