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董事会特征及其治理绩效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董事会规模与银行绩效 | 第12-13页 |
·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绩效 | 第13-14页 |
·董事会会议次数与银行绩效 | 第14-15页 |
·董事激励机制与银行绩效 | 第15-16页 |
·董事会的内设机构与银行绩效 | 第16页 |
·董事是否持股与银行绩效 | 第16-17页 |
·董事会成员综合素质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流程 | 第18页 |
·研究思路及预计创新点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董事会治理一般分析 | 第20-30页 |
·董事会治理的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 | 第23-25页 |
·不同模式的董事会治理比较 | 第25-29页 |
·美国董事会治理模式 | 第25-27页 |
·日德董事会治理模式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商业银行董事会特征分析 | 第30-38页 |
·商业银行内部监督机制 | 第30页 |
·董事会特征概念界定及具体内容 | 第30-34页 |
·公司绩效及其衡量 | 第34-37页 |
·公司绩效的相关定义 | 第34-35页 |
·公司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基于商业银行特征的治理绩效实证分析 | 第38-60页 |
·研究假设 | 第38-41页 |
·董事会规模与银行绩效 | 第38页 |
·董事会构成与银行绩效 | 第38-39页 |
·董事会会议次数与银行绩效 | 第39页 |
·薪酬激励与银行绩效 | 第39-40页 |
·委员会设置与银行绩效 | 第40页 |
·董事是否持股与银行绩效 | 第40-41页 |
·董事会成员综合素质与银行绩效 | 第41页 |
·变量定义 | 第41-44页 |
·解释变量 | 第41-42页 |
·控制变量 | 第42-43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43-44页 |
·样本确定与数据来源 | 第44页 |
·董事会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51页 |
·董事会规模 | 第44-45页 |
·独立董事比例 | 第45-47页 |
·董事会会议次数 | 第47-48页 |
·董事会薪酬 | 第48-49页 |
·专业委员会设置 | 第49页 |
·董事是否持股与银行绩效 | 第49-50页 |
·董事会成员综合素质 | 第50-51页 |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51-57页 |
·银行绩效与董事会规模 | 第53-54页 |
·银行绩效与独立董事比例 | 第54-55页 |
·银行绩效与董事会会议次数 | 第55页 |
·银行绩效与董事会薪酬 | 第55-56页 |
·银行绩效与专业委员会设置 | 第56-57页 |
·银行绩效与董事是否持股 | 第57页 |
·银行绩效与董事会成员综合素质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0-66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政策建议 | 第61-64页 |
·选择合适的商业银行董事会规模 | 第61-62页 |
·提高商业银行董事会的独立性 | 第62页 |
·改善董事会会议的效率和质量 | 第62-63页 |
·制定合理的董事激励制度 | 第63页 |
·规定相应的委员会制度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7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