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Ag~+/H~+共催化合成多取代呋喃衍生物 | 第8-49页 |
| ·文献小结 | 第8-20页 |
| ·过渡金属催化亲核试剂参与的反应 | 第8-11页 |
| ·亲电试剂诱导的反应 | 第11页 |
| ·酸催化的反应 | 第11-12页 |
| ·碱催化的反应 | 第12-14页 |
| ·过渡金属催化串联环加成的反应 | 第14-18页 |
| ·其他类型的反应 | 第18-2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9页 |
| ·条件优化 | 第20-21页 |
| ·底物拓展 | 第21-28页 |
| ·机理讨论 | 第28-2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4页 |
| ·3-苯乙炔基黄酮的合成 | 第29-30页 |
| ·3-苯乙炔基色酮的合成 | 第30-31页 |
| ·2-甲基-3-苯乙炔基色酮的合成 | 第31-33页 |
| ·2-苯乙炔基环己烯酮的合成 | 第33页 |
| ·Ag~+/H~+共催化 3-苯乙炔基黄酮合成多取代呋喃 | 第33-34页 |
| ·Ag~+/H~+共催化 3-苯乙炔基色酮合成多取代呋喃 | 第34页 |
| ·谱学数据 | 第34-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第二章 K-OMS-2 非均相催化合成羟亚胺二氢呋喃衍生物 | 第49-85页 |
| ·文献小结 | 第49-54页 |
| ·八面体锰分子筛催化的有机反应 | 第49-51页 |
| ·二氢呋喃的合成反应 | 第51-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8页 |
| ·条件优化 | 第55-58页 |
| ·底物拓展 | 第58-68页 |
| ·机理讨论 | 第68页 |
|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 ·K-OMS-2 的合成 | 第69页 |
| ·硝基烯的合成 | 第69页 |
| ·羟亚胺二氢呋喃的合成 | 第69-70页 |
| ·谱图数据 | 第7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第三章 总结 | 第85-86页 |
|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文章 | 第86-87页 |
| 附录 | 第87-112页 |
| Ⅰ. 原料及试剂 | 第87-89页 |
| Ⅱ. 仪器和设备 | 第89页 |
| Ⅲ. 缩写字母英文对照表 | 第89-90页 |
| Ⅳ.目标化合物一览表 | 第90-104页 |
| Ⅴ.部分化合物谱图 | 第104-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