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和解制度实证研究--以万州区检察院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万州区检察院适用刑事和解情况分析第8-14页
 第一节 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数量第8-9页
 第二节 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类型第9-10页
  一、轻伤害案件第9页
  二、交通肇事案件第9页
  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第9-10页
 第三节 刑事和解程序第10页
 第四节 适用刑事和解处理的方式第10-12页
  一、和解后不起诉或退回公安机关处理第10-11页
  二、和解后起诉第11页
  三、未和解起诉第11-12页
 第五节 适用刑事和解的实际效果第12-13页
  一、被害人赔偿第12页
  二、加害人悔过第12页
  三、社会关系恢复第12-13页
 第六节 其他相关因素第13-14页
  一、办案期限第13页
  二、羁押情况第13页
  三、赔偿数额第13-14页
第二章 万州区检察院刑事和解实践存在的问题第14-22页
 第一节 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第14-16页
  一、刑事和解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14-15页
  二、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第15-16页
 第二节 法律根据模糊、和解范围有限第16-18页
 第三节 程序繁琐、刑事和解运行缺乏内在动力第18-19页
 第四节 刑事和解相关配套措施的缺乏第19-20页
  一、调查机制第19页
  二、评估机制第19页
  三、公、检、法协调配合机制第19-20页
  四、帮教机制第20页
  五、监督机制第20页
 第五节 检察机关角色不清晰、刑事和解过程不甚规范第20-22页
第三章 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建议第22-32页
 第一节 确立科学的指导原则第22-23页
  一、平等、自愿原则第22页
  二、合法性原则第22页
  三、公权强制性与私权意思自治相结合的原则第22-23页
  四、司法审查先置原则第23页
  五、注重社会效果的原则第23页
 第二节 明确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第23-24页
  一、加害人与被害人的自愿第23-24页
  二、加害人的有罪答辩第24页
  三、加害人具备良好的帮教条件第24页
 第三节 明确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第24-26页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第25页
  二、刑事自诉案件第25页
  三、有明确被害人的轻微刑事案件第25-26页
 第四节 明确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第26页
 第五节 刑事和解的程序启动第26-27页
  一、检察机关建议的程序启动第26页
  二、犯罪嫌疑人提出的程序启动第26-27页
  三、被害人建议的程序启动第27页
 第六节 刑事和解的程序过程第27-30页
  一、强制性条款的拟定第27页
  二、和解谈判与协商过程第27-28页
  三、和解协议的达成第28页
  四、和解协议的司法审查与生效第28-29页
  五、和解协议的履行及当事人权利救济第29-30页
 第七节 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机制第30-32页
  一、调查机制第30页
  二、调解机制第30-31页
  三、帮教机制第31页
  四、考评机制第31-32页
结论第32-33页
致谢第33-3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4-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诉讼契约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无罪推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