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格美学视野下的孔子人格魅力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一、孔子美学研究的文化人格视野 | 第8-13页 |
| (一) 建国以来孔子美学研究的不同视角 | 第8-11页 |
| 1、李泽厚"以人为主体"的实践美学视角 | 第8-9页 |
| 2、徐复观"以音乐为中心"善美合一的视角 | 第9-10页 |
| 3、叶朗以道家美学"真精神"的观察视角 | 第10-11页 |
| (二) 文化人格美学视角下的孔子美学 | 第11-13页 |
| 二、孔颜乐处——知性主体视野下的孔子人格魅力 | 第13-19页 |
| (一) 孔子崇尚"安贫乐道"的人格美 | 第13-15页 |
| (二) 孔子突出"以美育人"的教育美 | 第15-17页 |
| (三) 孔子推崇"孝悌忠恕"人际关系美 | 第17-19页 |
| 三、礼乐思想——德性主体视野下的孔子人格魅力 | 第19-25页 |
| (一) "礼""乐"思想的相容之美 | 第20-21页 |
| (二) "乐"要为"礼"服务 | 第21-23页 |
| (三) 礼乐思想的深层美学影响 | 第23-25页 |
| 四、历史使命——政治主体视野下的孔子人格魅力 | 第25-28页 |
| (一) 孔子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 第25-26页 |
| (二) 孔子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美 | 第26-28页 |
| 五、例举孔子人格魅力对后世美学发展的影响 | 第28-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