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引言第10页
一、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第10-24页
 (一) 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点第10-17页
  1.劳动关系的概念第10-13页
   (1) 具体的劳动关系第11页
   (2) 狭义的劳动关系第11-13页
  2.劳动关系的特点第13-15页
   (1) 劳动关系具有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属性第13-14页
   (2) 劳动关系兼具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征第14页
   (3) 劳动关系兼具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性质第14-15页
  3.劳动关系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5-17页
   (1) 劳动关系与人事关系第15-16页
   (2)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第16-17页
 (二) 劳动争议的概念、特点及类型第17-24页
  1.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特点第17-20页
   (1) 劳动争议是一种基于劳动关系的争议第18-19页
   (2) 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为劳动关系的当事人第19页
   (3) 劳动争议是一种基于劳动权利与义务的争议第19-20页
  2.劳动争议的分类第20-24页
   (1) 个别争议.群体争议与集体争议第20页
   (2) 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第20-21页
   (3) 确认型争议、给付性争议与变更型争议第21-22页
   (4)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所调整的劳动争议的类型第22-24页
二、证明责任理论与劳动争议证明责任之法律渊源第24-32页
 (一) 证明责任含义第24-25页
 (二) 证明责任的分配第25-27页
  1.法律要件分类说第25-26页
  2.盖然性说第26-27页
  3.危险领域说第27页
 (三) 我国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现行法律依据第27-32页
  1.《民事诉讼法》第28页
  2.《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8页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8-29页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页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29页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9-30页
  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0-32页
三、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证明责任制度缺陷第32-37页
 (一) 劳动争议案件缺乏明确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的指导第32-33页
 (二) 《证据规则》所确定的劳动争议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范围过于狭窄第33-34页
 (三) 《证据规则》所确定的举证责任分配不符合法律要件分类说第34-35页
 (四) 《证据规则》中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的分配不符合举证责任倒置的一般规定第35-37页
四、劳动争议证明责任分配制度之完善构想第37-52页
 (一) 劳动争议证明责任分配之思考第38-42页
  1.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为证明责任分配之基础第39-40页
  2.坚持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原则第40-41页
  3.应在立法中全面明确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与制度第41-42页
 (二) 我国劳动争议证明责任分配的具体规则之构想第42-49页
  1.确认型劳动争议(确认之诉)第43-44页
   (1) 肯定的确认型劳动争议-要求确认存在劳动关系的争议第43页
   (2) 否定的确认型劳动争议第43-44页
  2.给付型劳动争议(给付之诉)第44-48页
   (1)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第44-45页
   (2) 因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经济补偿、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第45-47页
   (3) 赔偿型的争议第47-48页
  3.变更型劳动争议(变更之诉)第48-49页
 (三) 推定与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第49-52页
  1.在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中应当使用推定制度第49-50页
  2."不知道"、"不记得"能否视为承认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传统银饰和现代银饰的融合发展
下一篇:珐琅工艺在现代首饰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