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论 | 第10-17页 |
·历代铜镜著录和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本文研究对象、角度及方法 | 第15-17页 |
2 古代铜镜的起源及“镜”字源流 | 第17-29页 |
·镜子的起源 | 第17-21页 |
·“镜”字源流及铜镜别称 | 第21-29页 |
3 古代铜镜中的铭文文化 | 第29-54页 |
·历代镜铭概述 | 第29-31页 |
·古代镜铭与古代诗歌发展的关系 | 第31-33页 |
·汉代镜铭体现出的广告意识 | 第33-35页 |
·汉镜铭文与汉人的社会追求 | 第35-44页 |
·汉镜铭文的用字特点及原因 | 第44-49页 |
·隋唐镜铭内容形式的新特点 | 第49-54页 |
4 古代铜镜中的纹饰文化 | 第54-69页 |
·汉镜人物纹饰与儒道思想 | 第54-61页 |
·隋唐铜镜纹饰中的佛道色彩 | 第61-69页 |
5 古典文学中的镜意象研究 | 第69-107页 |
·作为伴侣的镜子 | 第69-78页 |
·作为信物的镜子 | 第78-93页 |
·作为神器的镜子 | 第93-107页 |
6 古典文学中的镜喻 | 第107-113页 |
·以镜喻物 | 第107-109页 |
·以镜喻人 | 第109-111页 |
·以镜喻道 | 第111-113页 |
7 古典镜意象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及影响—以张爱玲小说为例 | 第113-126页 |
·说不尽的苍凉—从镜意象解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 第114-119页 |
·从镜意象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 | 第119-126页 |
后记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6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著论文目录 | 第136-137页 |
附录2 历代铜镜铭文举例 | 第137-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