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论 | 第9-13页 |
一、 刑讯逼供的定义 | 第13-16页 |
二、 我国刑讯逼供的现状及危害 | 第16-21页 |
(一) 我国刑讯逼供的现状 | 第16-17页 |
(二) 刑讯逼供的危害 | 第17-21页 |
1. 受刑人宪法基本权利被剥夺,失去健康、生命和自由 | 第17-18页 |
2. 施刑人心理变态扭曲,重则触犯刑法 | 第18-19页 |
3. 影响政治稳定,损害政府形象 | 第19页 |
(1) 刑讯逼供可能会引发恶性案件、政治事件 | 第19页 |
(2) 刑讯逼供损害司法机关公正执法 | 第19页 |
4. 降低诉讼效益,违背程序正义 | 第19-21页 |
三、 刑讯逼供的成因 | 第21-28页 |
(一) 中西方刑讯逼供的深层根源 | 第21页 |
(二) 我国刑讯逼供的历史原因 | 第21-22页 |
1. 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2. 封建特权思想作怪 | 第22页 |
3. 有罪推定仍然存在 | 第22页 |
(三) 我国刑讯逼供的客观原因 | 第22-23页 |
1. 侦查人员任务重、压力大 | 第22-23页 |
2. 对刑讯逼供的监管不力 | 第23页 |
(四) 我国刑讯逼供的主观原因 | 第23-24页 |
1. 负责人之难免论、管用论 | 第23页 |
2. 侦查人员之有理论、有用论 | 第23-24页 |
(五) 我国刑讯逼供的法律原因 | 第24-28页 |
1. 侦诉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不足 | 第24-25页 |
(1) 未确立律师在场制度 | 第25页 |
(2) 未将沉默权写入刑诉法 | 第25页 |
(3) 未实行讯问过程录音录像制度 | 第25页 |
2. 审判阶段对非法证据的审查控制有限 | 第25-28页 |
(1) 非法证据的认定和证据的效力问题 | 第25-26页 |
(2) “书面证言”何以询问和质证 | 第26页 |
(3) 滥用讯问笔录和“书面证言” | 第26-28页 |
四、 遏制刑讯逼供的对策 | 第28-39页 |
(一) 西方国家遏制刑讯逼供的经验做法 | 第28-31页 |
1. 实行律师在场制度 | 第28页 |
2. 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8-29页 |
3. 实行侦押分立制度 | 第29页 |
4. 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 | 第29页 |
5. 建立被羁押者身体健康检查制度 | 第29页 |
6. 限制控制犯罪嫌疑人的时间 | 第29-30页 |
7. 对讯问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 第30页 |
8. 实施独立羁押巡视 | 第30页 |
9. 设立独立警察控诉委员会 | 第30-31页 |
(二) 我国遏制刑讯逼供的相关对策 | 第31-39页 |
1. 更新程序理念和人权观念 | 第31-32页 |
(1) 提升公安司法人员的个人素质 | 第31-32页 |
(2) 强化公安司法人员注重人权的意识 | 第32页 |
2. 健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法律制度 | 第32-36页 |
(1) 确立无罪推定原则 | 第32-33页 |
(2) 确立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律师在场制度 | 第33页 |
(3)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 第33页 |
(4) 采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33-34页 |
(5) 建立侦押分立制度 | 第34页 |
(6) 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有限沉默权 | 第34-35页 |
(7) 推行对在押未决犯定期医检制度 | 第35页 |
(8) 实施讯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 第35-36页 |
(9) 增加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规则 | 第36页 |
3. 完善相关监督救济机制 | 第36-39页 |
(1) 加大查处力度,规范讯问程序 | 第36-37页 |
(2) 建立探访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 第37页 |
(3) 落实损害赔偿,完善救济机制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谢辞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