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辛醇改性白炭黑表面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白炭黑的概述 | 第12-14页 |
·白炭黑表面结构和性质 | 第13-14页 |
·白炭黑的表面改性 | 第14-17页 |
·表面改性的目的 | 第14页 |
·白炭黑粉体表面改性剂和改性机理 | 第14-17页 |
·白炭黑表面改性工艺 | 第17-20页 |
·干法工艺 | 第17-18页 |
·湿法工艺 | 第18-19页 |
·压热法工艺 | 第19页 |
·其他改性方法 | 第19-20页 |
·改性白炭黑的应用 | 第20-21页 |
·在橡胶中的应用 | 第20页 |
·在塑胶中的应用 | 第20页 |
·在涂料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1页 |
·国内外白炭黑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23-24页 |
第3章 副产四氯化硅制备白炭黑的研究 | 第24-27页 |
·四氯化硅的预处理—净化 | 第24-25页 |
·纳米白炭黑的制备 | 第25-26页 |
·白炭黑预处理 | 第26-27页 |
第4章 改性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27-47页 |
·实验原理 | 第27页 |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27-28页 |
·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中除水方案的选择 | 第29-30页 |
·实验 | 第30-31页 |
·实验装置图 | 第30页 |
·实验步骤 | 第30-31页 |
·白炭黑改性因素的考察 | 第31-34页 |
·正交实验 | 第31-33页 |
·验证实验 | 第33页 |
·改性温度对白炭黑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正辛醇改性白炭黑工艺的进一步优化 | 第34-44页 |
·优化实验 | 第34-36页 |
·回归方程的建立及极值计算 | 第36-37页 |
·对回归实验进行方差分析 | 第37-39页 |
·各影响因子对改性效果的回应曲面分析 | 第39-44页 |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44-47页 |
第5章 白炭黑改性动力学研究 | 第47-55页 |
·理论模型的确立 | 第47-49页 |
·接枝率(转化率 X)确定 | 第49页 |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拟合 | 第49-51页 |
·当反应由外扩散控制时 | 第49-50页 |
·当反应由内扩散控制时 | 第50-51页 |
·当反应由化学反应控制时 | 第51页 |
·模型的确定 | 第51-55页 |
第6章 改性白炭黑产品表征 | 第55-6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5-56页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56-57页 |
·差热分析 | 第57-61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1-63页 |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