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研究--以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为例

论文图表目录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前言第13-45页
 一、问题由来第13-15页
 二、研究意义第15页
  (一) 理论意义第15页
  (二) 实践意义第15页
 三、研究现状第15-42页
  (一)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发展第15-23页
  (二)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第23-24页
  (三)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发展研究现状第24-29页
  (四) 成果导向课程发展研究现状第29-41页
  (五) 对现有研究的简短评论第41-42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42-45页
  (一) 研究思路第42页
  (二) 研究方法第42-45页
第一章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的提出第45-67页
 一、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教育博士课程的现状与问题第45-63页
  (一) 课程目标的现状与问题第46-50页
  (二) 课程结构的现状与问题第50-56页
  (三) 课程实施的现状与问题第56-58页
  (四) 课程评价的现状与问题第58-63页
 二、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的内涵与意义第63-67页
  (一)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的内涵第63-66页
  (二)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的意义第66-67页
第二章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第67-97页
 一、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理念第67-74页
  (一) 成功教育理念:所有教育博士均能成功第67-68页
  (二) 人本教育理念:以教育博士的发展为中心第68-71页
  (三) 职业教育理念:强调课程与职业相联系第71-73页
  (四)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聚焦教育博士最终拥有的能力第73-74页
 二、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目标第74-97页
  (一)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目标的分类第75-82页
  (二)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目标的来源第82-92页
  (三) 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第92-95页
  (四)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目标的特点第95-97页
第三章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结构第97-113页
 一、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结构的发展原则第97-99页
  (一) 利用核心能力组件,实现课程模块化第97-98页
  (二) 强化核心能力与课程结构的关联性第98-99页
  (三) 强调课程结构的整合性第99页
 二、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的实质结构第99-104页
  (一) 重组课程实质要素,构建课程一级模块第99-102页
  (二) 整合课程知识,优化模块实质结构第102-104页
 三、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的形式结构第104-111页
  (一) 核心模块第104-105页
  (二) 拓展模块第105页
  (三) 案例分析模块第105-106页
  (四) 在场学习模块第106-107页
  (五) 补救性辅导模块第107-111页
 四、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结构的特点第111-113页
  (一) 以专业实践为中心,强调知识、技能与态度的整合第111页
  (二) 以行动反思为起点,沟通理论与实践第111页
  (三) 强调模块课程与实践场景和工作场域相结合第111页
  (四) 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第111-113页
第四章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实施第113-127页
 一、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实施的条件第114-116页
  (一) 加大课程实施理论研究,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第114-115页
  (二) 健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第115页
  (三) 完善课程实施保障设施第115-116页
  (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116页
 二、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实施的策略第116-127页
  (一) 师生共同参与策略第117-118页
  (二) 问题导向学习策略第118-120页
  (三) 自主学习策略第120-121页
  (四) 合作学习策略第121页
  (五) 远程学习策略第121-122页
  (六) 实践学习策略第122-127页
第五章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评价第127-145页
 一、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评价的范畴与功能第127-129页
  (一)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评价的范畴第128-129页
  (二)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评价的功能第129页
 二、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评价的原则第129-131页
  (一) 评价始于制定明晰的课程目标第129-130页
  (二) 多层次、整合性和常态化的课程评价才能发挥最大效力第130页
  (三) 多元主体评价带动广泛的变革第130-131页
  (四) 藉由评价达成对学生和社会应尽的责任第131页
 三、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评价的实施策略第131-145页
  (一) 学习过程的保证——教育博士课程学习评价第132-135页
  (二) 培养质量的保障——教育博士毕业论文评价第135-137页
  (三) 就学就业的佐证——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第137-138页
  (四) 相关因素的分析——提高教育博士学习成果第138-143页
  (五) 反馈机制的探索——建立评价信息反馈系统第143-145页
第六章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的检讨第145-163页
 一、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存在的问题第145-151页
  (一)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的“科学化”隐忧第146-149页
  (二) 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中“核心能力”的落实第149-151页
 二、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第151-163页
  (一) 加强基础性研究是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的必要保障第152页
  (二) 开展实证性研究是推动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的必要手段第152-153页
  (三) 探讨微观操作模式是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实践价值的体现第153页
  (四) 推行策略的选择是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第153-163页
结束语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83页
附录第183-193页
后记第193-195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第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意义
下一篇:机械化的随意书写--论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