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及有机质富集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22页 |
·区域概况 | 第10-11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1-16页 |
·地层层序 | 第11页 |
·上古生界 | 第11页 |
·中生界 | 第11-16页 |
·新生界 | 第16页 |
·构造特征及演化 | 第16-22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6-17页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7-18页 |
·构造演化史 | 第18-22页 |
第二章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22-35页 |
·烃源岩分布 | 第22-26页 |
·暗色泥岩单井发育程度 | 第22-26页 |
·暗色泥岩横向分布 | 第26页 |
·烃源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 第26-35页 |
·有机质丰度 | 第26-29页 |
·有机质类型 | 第29-31页 |
·有机质成熟度 | 第31-35页 |
第三章 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 | 第35-40页 |
·查干凹陷油气显示 | 第35页 |
·查参 1 井 | 第35-38页 |
·查参 1 井分层油气解释 | 第35-36页 |
·查参 1 井油气基本物性 | 第36页 |
·查参 1 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38页 |
·毛 1 井 | 第38-40页 |
·毛 1 井分层油气解释 | 第38页 |
·毛 1 井油气基本物性 | 第38页 |
·毛 1 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油源精细对比 | 第40-50页 |
·油油对比 | 第40-45页 |
·查参 1 井原油具有相同来源 | 第40-42页 |
·毛 1 井原油有可能具有相同来源 | 第42-45页 |
·油源精细对比 | 第45-49页 |
·油气运移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有机质富集成因机制 | 第50-73页 |
·查干凹陷影响有机质富集因素 | 第50-64页 |
·样品选取 | 第50-51页 |
·烃源岩特征 | 第51-52页 |
·热解分析和干酪根类型 | 第52页 |
·有机质岩石学分析结果 | 第52页 |
·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 | 第52-55页 |
·水介质盐度分析 | 第55-58页 |
·水介质氧化还原条件 | 第58-60页 |
·化学与碎屑沉积对比 | 第60-61页 |
·古环境分析 | 第61-62页 |
·陆源有机质输入和初级生产力的变化 | 第62-63页 |
·沉积速率 | 第63-64页 |
·盆地类型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 | 第64-68页 |
·沉积体系展布与演化 | 第64-67页 |
·不同湖盆类型对应的有机质富集情况 | 第67-68页 |
·不同湖盆类型和气候条件下的烃源岩沉积模型 | 第68-71页 |
·巴音戈壁组一段烃源岩沉积模型 | 第68页 |
·巴音戈壁组二段烃源岩沉积模型 | 第68-69页 |
·苏红图组一段烃源岩沉积模型 | 第69-70页 |
·苏红图组二段烃源岩沉积模型 | 第70页 |
·银根组烃源岩沉积模型 | 第70-71页 |
·查干凹陷有机质富集因素讨论 | 第71页 |
·湖盆类型对营养物质的影响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详细摘要 | 第8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