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层合板挖补修理强度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类型、检查及处理 | 第13-16页 |
·典型制造、使用及环境损伤 | 第13-14页 |
·结构检查 | 第14-15页 |
·结构损伤程度确定 | 第15-16页 |
·结构损伤的处理 | 第16页 |
·复合材料结构修理 | 第16-19页 |
·修理类型 | 第16页 |
·主要修理方法 | 第16-17页 |
·胶接修理的技术发展 | 第17-19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复合材料结构胶接修理方法 | 第20-28页 |
·复合材料结构修理流程 | 第20-21页 |
·胶接修理方法和工艺 | 第21-25页 |
·贴补法 | 第21-23页 |
·挖补法 | 第23-24页 |
·修理后的要求 | 第24-25页 |
·补片胶接修理技术要点 | 第25-26页 |
·补片胶接修理技术优缺点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修理理论基础 | 第28-36页 |
·引言 | 第28页 |
·复合材料层合板修理有限元模型 | 第28-31页 |
·本构方程 | 第28-30页 |
·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30-31页 |
·失效分析 | 第31-33页 |
·修理结构失效形式 | 第31页 |
·损伤判据 | 第31-33页 |
·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分析程序设计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修理有限元分析 | 第36-53页 |
·引言 | 第36页 |
·建立计算模型 | 第36-37页 |
·材料属性 | 第36页 |
·几何尺寸 | 第36-37页 |
·网格划分 | 第37页 |
·边界条件 | 第37页 |
·分析计算 | 第37-38页 |
·未损伤层合板强度计算 | 第38-39页 |
·带中心孔损伤层合板强度计算 | 第39-40页 |
·建立计算模型 | 第39页 |
·带中心孔损伤层合板剩余强度 | 第39-40页 |
·带中心孔损伤层合板加双补片修补后强度计算 | 第40-43页 |
·建立计算模型 | 第40-41页 |
·利用ABAQUS 进行损伤分析 | 第41-43页 |
·阶梯形挖补修理层合板强度计算 | 第43-51页 |
·建立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利用ABAQUS 进行损伤分析 | 第44-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挖补修理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61页 |
·引言 | 第53页 |
·不同参数状态的有限元分析 | 第53-58页 |
·母板表面是否加外贴补片 | 第53-55页 |
·补片个数及厚度变化 | 第55-58页 |
·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母板表面是否加外贴补片的影响 | 第59页 |
·补片个数及厚度变化的影响 | 第59-60页 |
·阶梯形挖补修理的优缺点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