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人地关系视角下陕西省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协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16页
     ·人地关系相关研究第11-12页
     ·国内外耕地变化相关研究第12-13页
     ·国内外农业劳动力相关研究第13-14页
     ·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相关研究第14-15页
     ·研究评述第15-16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9页
     ·基于人地关系视角的的劳耕关系分析思路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特色与创新第19-21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1-23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1页
   ·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协调理论基础第21-23页
     ·人地关系理论第21-22页
     ·系统协调发展理论第22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3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第23-29页
   ·自然地理条件第23-24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24-25页
   ·土地利用特征第25-26页
   ·研究区范围及数据来源第26页
   ·耕地与农业劳动力时序变化特征第26-29页
第四章 陕西省人地关系背景第29-41页
   ·陕西省地貌格局第29-31页
     ·陕北高原区第29-30页
     ·关中平原区第30页
     ·陕南秦巴山地区第30-31页
   ·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第31-33页
   ·陕西省人地系统类型划分第33-41页
     ·理论基础第33-34页
     ·分类方法第34-35页
     ·不同人地关系类型的人地关系特征分析第35-41页
第五章 陕西省耕地变化与农业劳动力时空分析第41-59页
   ·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特征分析第41-49页
     ·耕地变化特征分析第41-43页
     ·农业劳动力变化特征分析第43-46页
     ·人地关系类型区耕地与农业劳动力时序变化分析第46-49页
   ·耕地与农业劳动力耦合分析第49-52页
     ·研究方法第49页
     ·耕地与农业劳动力耦合特征第49-52页
   ·人地关系下的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协调性影响因素分析第52-59页
     ·人地关系脆弱区第54-55页
     ·人地关系紧张区第55-56页
     ·人地关系压力区第56-57页
     ·人地关系敏感区第57-5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9-65页
   ·主要结论第59-62页
     ·劳耕协调是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第59页
     ·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相互关系体现区域人地关系特点第59-60页
     ·劳耕关系劳耕关系协调性的影响因素区域性明显第60-62页
   ·劳耕关系协调发展政策建议第62-65页
     ·人地关系脆弱区第62页
     ·人地关系紧张区第62页
     ·人地关系压力区第62-63页
     ·人地关系敏感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钛股份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下一篇:榆林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