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3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32页 |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海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 第23-32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32-3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所用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研究逻辑框架 | 第34-35页 |
2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基础理论 | 第35-68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35-43页 |
·生态经济系统 | 第35-36页 |
·生态经济协调 | 第36-39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 | 第39-41页 |
·海洋生态经济协调 | 第41-43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构成 | 第43-54页 |
·海洋生态子系统 | 第43-48页 |
·海洋经济子系统 | 第48-51页 |
·海洋社会子系统 | 第51-54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特征 | 第54-57页 |
·经济目的性 | 第54-55页 |
·人工干扰性 | 第55页 |
·系统可塑性 | 第55-56页 |
·系统开放性 | 第56页 |
·海域差异性 | 第56-57页 |
·生产制约性 | 第57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理论依据 | 第57-68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58-61页 |
·协同学理论 | 第61-63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63-6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65-68页 |
3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 第68-123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分析 | 第70-105页 |
·海洋生态子系统结构分析 | 第70-87页 |
·海洋经济子系统结构分析 | 第87-98页 |
·海洋社会子系统结构分析 | 第98-105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功能衡量 | 第105-123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 | 第105-115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 | 第115-120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信息流 | 第120-121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流 | 第121-123页 |
4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及其协调度测算 | 第123-172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量化辨识 | 第123-135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第125-129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129-134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模型构建 | 第134-135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评价分析 | 第135-145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的时间演变分析 | 第135-139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139-145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定量判定 | 第145-172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交互胁迫关系验证 | 第146-154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阶段及类型判别标准 | 第154-158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估 | 第158-172页 |
5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状态形成机理模拟 | 第172-208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典型非协调状态的具体表现 | 第173-177页 |
·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消耗的非协调 | 第173-174页 |
·海洋经济增长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非协调 | 第174-175页 |
·沿海人口激增与海洋生态容量的非协调 | 第175-176页 |
·社会生产力与海洋自然生态力的非协调 | 第176-177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状态形成机理模型架构 | 第177-189页 |
·非协调状态形成成分提取 | 第177-183页 |
·非协调机理拟合方法选择 | 第183-185页 |
·非协调机理假设体系提出 | 第185-187页 |
·非协调机理概念模型构建 | 第187-189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状态形成机理拟合验证 | 第189-196页 |
·非协调形成机理模型拟合与评价 | 第189-192页 |
·非协调形成机理模型调整与修正 | 第192-194页 |
·非协调形成假设体系检验与分析 | 第194-196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状态形成路径及关键因素 | 第196-204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状态形成的传导路径 | 第196-197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状态形成的关键因素 | 第197-202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状态形成的结构模型 | 第202-204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状态预警体系设计 | 第204-208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预警系统建立 | 第204-205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预警界限确定 | 第205-208页 |
6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目标与模式选择 | 第208-237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 第208-214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理依据 | 第208-211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211-212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 | 第212-214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体系 | 第214-219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总体性目标 | 第214-216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资源配置的效率性目标 | 第216-217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各子系统的阶段性目标 | 第217-219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 第219-222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性协调 | 第219-220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性协调 | 第220-221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时空性协调 | 第221-222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 | 第222-237页 |
·经济主导型协调发展模式 | 第222-226页 |
·生态主导型协调发展模式 | 第226-231页 |
·社会节约型协调发展模式 | 第231-237页 |
7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优化机制构建 | 第237-256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优化机制构成 | 第237-245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238-240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创新机制 | 第240-243页 |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 | 第243-245页 |
·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优化措施实施 | 第245-256页 |
·重视海洋生态经济动态和预警播报 | 第245-247页 |
·倡导低碳型消费理念以及行为方式 | 第247-248页 |
·培育海洋生态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 第248-250页 |
·加强海洋污染治理及生态系统修复 | 第250-252页 |
·实施资源产权划分和生态补偿制度 | 第252-253页 |
·健全海洋生态经济管理及法规体系 | 第253-256页 |
8 结语 | 第256-261页 |
·研究结论 | 第256-258页 |
·创新之处 | 第258-259页 |
·不足之处 | 第259-261页 |
参考文献 | 第261-273页 |
附录Ⅰ | 第273-276页 |
附录Ⅱ | 第276-285页 |
附录Ⅲ | 第285-297页 |
附录Ⅳ | 第297-300页 |
致谢 | 第300-301页 |
个人简历 | 第30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01-3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