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论文框架 | 第10-12页 |
第2章 建筑自然通风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对建筑自然通风效果的评价方法 | 第12-14页 |
·多标准评估方法 | 第12页 |
·气候适应性评估方法 | 第12-13页 |
·有效压差分析方法 | 第13页 |
·动态耦合能耗分析 | 第13-14页 |
·自然通风热舒适度标准 | 第14-15页 |
·室内湿度设定分析 | 第15页 |
·在工程计算中推荐应用的方法介绍 | 第15-18页 |
·多区域网络法典型时刻计算配合气候适应性评估法 | 第16页 |
·多区域网络法全年模拟配合全年热耦合能耗分析法 | 第16-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建筑自然通风计算中输入参数的研究 | 第19-27页 |
·风压 | 第19-22页 |
·风压简介 | 第19-20页 |
·风压系数的计算 | 第20-22页 |
·支路阻力模型 | 第22-26页 |
·支路阻力模型简介 | 第22-23页 |
·DeST-Vent 中采用的单流向支路模型 | 第23页 |
·DeST-Vent 中采用的单侧通风模型 | 第23-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基于多区域网络模型的全年通风热耦合能耗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 第27-51页 |
·耦合计算的流程实现 | 第27-31页 |
·耦合方式说明 | 第29-31页 |
·耦合计算输入参数 | 第31-35页 |
·建筑总体环境的参数 | 第31页 |
·阻力部件(可通风门、窗)的信息参数 | 第31-32页 |
·风压系数的参数 | 第32-33页 |
·门窗开启作息 | 第33-34页 |
·通风控制策略 | 第34-35页 |
·耦合计算的实例验证 | 第35-36页 |
·热模块和自然通风模块的软件对比验证 | 第35-36页 |
·对某办公建筑的实测验证实验 | 第36-49页 |
·建筑通风结构 | 第37-38页 |
·通风量的测量方法 | 第38-40页 |
·DeST-Vent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0-42页 |
·CFD 数值模拟建筑表面风压系数 | 第42-47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实验总结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模拟分析影响自然通风节能潜力的因素 | 第51-85页 |
·基本思想介绍 | 第51-60页 |
·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分析 | 第51-60页 |
·不同影响因素对应用自然通风节能效果的影响 | 第60-82页 |
·模型设定说明 | 第60-61页 |
·门窗阻力模型的选取说明 | 第61-63页 |
·建筑类型对应用自然通风节能效果的影响 | 第63-73页 |
·外界风环境对应用自然通风节能效果的影响 | 第73-75页 |
·地域气候差别对应用自然通风节能效果的影响 | 第75-80页 |
·行为模式和热舒适差别对自然通风节能效果的影响 | 第80-82页 |
·快速评估自然通风节能潜力的方法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总结 | 第85页 |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