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ITK、VTK 交互可视化平台介绍 | 第19-26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交互式三维重建技术的特点 | 第19-20页 |
| ·VTK (Visualization Toolkit) 功能介绍 | 第20-23页 |
| ·VTK 的交互接口 | 第22-23页 |
| ·ITK 功能介绍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多分辨率医学图像降噪与增强 | 第26-44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医学图像的特点 | 第27页 |
| ·传统医学图像去噪 | 第27-30页 |
| ·邻域平均法 | 第27-28页 |
| ·空间域低通滤波法 | 第28页 |
| ·多幅图象平均法 | 第28-29页 |
| ·中值滤波 | 第29-30页 |
| ·加窗选择式掩模医学图像滤波 | 第30-35页 |
| ·选择式掩模医学图像滤波 | 第30-31页 |
| ·改进的加窗选择式掩模医学图像滤波 | 第31-33页 |
| ·实现步骤 | 第33-34页 |
| ·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 ·传统图像增强 | 第35-38页 |
| ·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增强 | 第35-37页 |
| ·中值滤波图像增强 | 第37页 |
| ·锐化图像增强 | 第37-38页 |
| ·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医学图像增强 | 第38-43页 |
| ·基于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子图像带增强算法 | 第39-42页 |
| ·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Snake 和区域生长相结合的医学图像分割 | 第44-62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传统分割方法 | 第45-47页 |
|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 | 第45-46页 |
| ·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 | 第46-47页 |
| ·基于统计学的分割方法 | 第47页 |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 | 第47页 |
| ·基于模式识别的分类与聚集方法 | 第47页 |
| ·Snake 和区域增长相结合的序列图像分割算法 | 第47-61页 |
| ·Snake 主动轮廓模型的提出 | 第48-49页 |
| ·Snake 主动轮廓模型的工作机制 | 第49-51页 |
| ·动力学机制的Snake 主动轮廓模型 | 第51-53页 |
| ·能量最小化的Snake 主动轮廓模型 | 第53-55页 |
| ·主动轮廓模型的数字实现 | 第55-56页 |
| ·区域生长和Snake 主动轮廓相结合的分割算法 | 第56-60页 |
| ·实验结果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及交互设计 | 第62-88页 |
| ·系统的设计目标与体系结构 | 第62-63页 |
| ·系统特点 | 第63页 |
| ·系统功能 | 第63-64页 |
| ·加速的三维重建技术 | 第64-79页 |
| ·面重建和体重建 | 第64-65页 |
| ·加速技术的提出 | 第65页 |
| ·加速的面重建算法 | 第65-70页 |
| ·实验结果 | 第70-72页 |
| ·加速的体重建算法 | 第72-78页 |
| ·实验结果 | 第78-79页 |
| ·交互功能的设计 | 第79-82页 |
| ·正交三视图显示 | 第79-81页 |
| ·虚拟内窥镜 | 第81-82页 |
| ·系统实现 | 第82-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4页 |
| ·结论 | 第88-90页 |
| ·神经三维重建的展望与探讨 | 第90-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9-100页 |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