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论文组织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安全评估指标相关研究简介 | 第11-23页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第11-15页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念 | 第11-12页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目的 | 第12页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 | 第12-15页 |
·下一代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 第15-21页 |
·下一代网络概念与特征 | 第15-16页 |
·下一代网络安全问题 | 第16-20页 |
·下一代网络安全评估相关标准 | 第20-21页 |
·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指标体系在安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 第21页 |
·网络安全评估指标相关研究概述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下一代电信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模型 | 第23-33页 |
·下一代电信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 第23-24页 |
·下一代电信网安全框架的建立 | 第24-27页 |
·ITU-T X.805安全框架模型 | 第24-25页 |
·下一代电信网安全框架 | 第25-27页 |
·下一代电信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 第27-31页 |
·NGN安全属性分析 | 第27-29页 |
·NGN各层安全问题以及对应安全属性 | 第29-30页 |
·NGN安全评估指标提取过程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分层量化指标的设计 | 第33-46页 |
·脆弱性指标 | 第33-36页 |
·漏洞危险程度 | 第33-34页 |
·攻击可能性指标 | 第34-36页 |
·潜在脆弱性 | 第36页 |
·威胁性指标 | 第36-37页 |
·稳定性指标 | 第37-40页 |
·网络的抗毁性 | 第38页 |
·网络的可用性 | 第38页 |
·网络设备的可靠性 | 第38-40页 |
·可生存性指标 | 第40-44页 |
·可生存性定义 | 第40-41页 |
·可生存性当前研究 | 第41-43页 |
·可生存性分层指标定义 | 第43-44页 |
·分层指标汇总列表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下一代电信网安全评估指标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6-61页 |
·指标采集系统功能模块概述 | 第46-50页 |
·指标采集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47页 |
·指标采集器的实现机制 | 第47-50页 |
·指标采集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6页 |
·威胁指标采集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4页 |
·脆弱性指标采集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56页 |
·指标采集部署环境 | 第56-57页 |
·指标体系采集计算 | 第57-60页 |
·脆弱性指标 | 第57-58页 |
·威胁性指标 | 第58页 |
·稳定性指标 | 第58-59页 |
·可生存性指标 | 第59页 |
·指标采集结果汇总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1-62页 |
附录 缩略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