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MIMO系统的预编码技术 | 第14-24页 |
·基于有限反馈的预编码技术 | 第14-18页 |
·码本设计 | 第16-18页 |
·码字选择 | 第18页 |
·基于GMD方法的矢量预编码技术[26] | 第18-21页 |
·系统模型 | 第19-20页 |
·基于GMD方法的VP方案 | 第20-21页 |
·ZF GMD VP方案 | 第20-21页 |
·MMSE GMD VP方案 | 第21页 |
·基于SVD分解的预编码技术 | 第21-24页 |
第三章 LTE中的预编码技术 | 第24-38页 |
·LTE物理层概述 | 第24-27页 |
·LTE物理层下行工作流程 | 第24-25页 |
·LTE上行物理层工作流程 | 第25-27页 |
·LTE系统预编码技术背景 | 第27-38页 |
·LTE下行链路预编码技术 | 第27-28页 |
·循环延迟分集(CDD)技术概述 | 第28-29页 |
·层映射 | 第29-31页 |
·单天线端口的层映射 | 第29-30页 |
·空间复用情况下的层映射 | 第30页 |
·发射分集情况下的层映射 | 第30-31页 |
·预编码 | 第31-37页 |
·零延迟CDD预编码 | 第31页 |
·大延迟CDD预编码 | 第31-33页 |
·开环空间复用预编码 | 第33-34页 |
·闭环空间复用预编码 | 第34-35页 |
·发送分集情况下的预编码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LTE预编码算法描述及复杂度分析 | 第38-48页 |
·算法描述 | 第38页 |
·秩(RI)选择算法 | 第38-39页 |
·基于容量的秩选择算法 | 第38-39页 |
·结合预编码矩阵选取的秩选择算法 | 第39页 |
·预编码矩阵(PMI)选择算法 | 第39-43页 |
·线性接收系统的预编码矩阵选择算法 | 第39-42页 |
·基于容量的预编码矩阵选择算法(Capacity-SC) | 第42-43页 |
·各种PMI选择算法总结 | 第43页 |
·复杂度分析 | 第43-48页 |
·秩(RI)选择算法复杂度 | 第43-45页 |
·基于容量的秩选择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3-44页 |
·结合预编码矩阵选取的秩选择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预编码矩阵(PMI)选择算法复杂度 | 第45-48页 |
·最小SNR准则复杂度分析 | 第45-46页 |
·最小奇异值准则复杂度分析 | 第46页 |
·MMSE准则复杂度分析 | 第46-47页 |
·容量最大化准则复杂度分析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预编码技术仿真分析与自适应预编码方案 | 第48-59页 |
·仿真条件和假设 | 第48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8-53页 |
·预编码选取准则性能仿真 | 第48-49页 |
·小延迟CDD预编码性能仿真 | 第49-50页 |
·不同反馈时延的预编码性能仿真 | 第50页 |
·不同频域预编码粒度仿真 | 第50-52页 |
·大延迟CDD预编码性能仿真 | 第52-53页 |
·仿真结论 | 第53页 |
·自适应预编码方案 | 第53-59页 |
·自适应反馈时频资源粒度设计 | 第54-55页 |
·自适应预编码方案 | 第55-56页 |
·仿真性能分析 | 第56-59页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未来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1 | 第63-64页 |
附录2 | 第64-66页 |
附录3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