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生物冶金发展概论 | 第11-16页 |
| ·生物冶金及其发展史 | 第11页 |
| ·浸矿微生物种类 | 第11-12页 |
| ·生物浸出金属硫化矿作用机理 | 第12-16页 |
| ·影响硫化矿生物浸出的因素 | 第16-19页 |
| ·细菌吸附对硫化矿生物浸出影响 | 第16-17页 |
| ·细菌表面性质对细菌吸附影响 | 第16页 |
| ·细菌吸附对矿物表面性质影响 | 第16-17页 |
| ·工艺因素对硫化矿生物浸出影响 | 第17-18页 |
| ·硫化矿生物浸出过程中表面钝化 | 第18-19页 |
| ·硫化矿生物浸出电化学 | 第19-21页 |
| ·硫化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电化学研究 | 第19页 |
| ·原电池效应对硫化矿生物浸出影响 | 第19-20页 |
| ·外控电位对硫化矿生物浸出影响 | 第20-21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 ·矿物 | 第23页 |
| ·菌种和培养基 | 第23页 |
| ·试验药剂及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细菌培养 | 第24-25页 |
| ·细菌计数 | 第25页 |
| ·摇瓶浸出实验 | 第25页 |
| ·电化学实验 | 第25-26页 |
|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 ·Cu~(2+)和Fe~(3+)滴定分析 | 第26页 |
| ·浸渣和电极表面分析 | 第26页 |
| ·浸出液氧化还原电位测定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黄铜矿微生物浸出试验研究 | 第27-41页 |
| ·有菌无菌体系下黄铜矿浸出试验 | 第27-30页 |
| ·A.ferrooxidans菌浸出试验 | 第27-28页 |
| ·L.ferriphilum菌浸出试验 | 第28-30页 |
| ·Fe~(3+)对细菌浸出黄铜矿的影响 | 第30-34页 |
| ·Fe~(3+)对A.ferrooxidans菌浸出影响 | 第31-33页 |
| ·Fe~(3+)对L.ferriphilum菌浸出影响 | 第33-34页 |
| ·细菌-矿物不同接触模式下黄铜矿浸出溶解行为 | 第34-40页 |
| ·浸出过程细菌浓度和活性变化 | 第35页 |
| ·浸出过程离子质量浓度变化 | 第35-36页 |
| ·浸出过程体系电位和pH变化 | 第36-37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7-38页 |
| ·浸渣表面分析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无菌酸浸体系下黄铜矿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41-52页 |
| ·无菌酸浸体系下黄铜矿氧化分解行为 | 第41-44页 |
| ·无菌酸浸体系下黄铜矿循环伏安曲线 | 第41-43页 |
| ·pH对黄铜矿氧化分解影响 | 第43页 |
| ·Fe~(3+)对黄铜矿氧化分解影响 | 第43-44页 |
| ·无菌酸浸体系下黄铜矿氧化分解动力学研究 | 第44-46页 |
| ·pH对黄铜矿氧化分解动力学影响 | 第44-45页 |
| ·Fe~(3+)对黄铜矿氧化分解动力学影响 | 第45-46页 |
| ·黄铜矿表面钝化研究 | 第46-51页 |
| ·交流阻抗的基本理论 | 第47-49页 |
| ·pH对黄铜矿交流阻抗图谱影响 | 第49-50页 |
| ·Fe~(3+)对黄铜矿交流阻抗图谱影响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有菌酸浸体系下黄铜矿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52-66页 |
| ·有菌酸浸体系下黄铜矿氧化分解行为 | 第52-54页 |
| ·有菌酸浸体系下黄铜矿循环伏安曲线 | 第52-53页 |
| ·有菌酸浸体系下Fe~(3+)对黄铜矿氧化分解影响 | 第53-54页 |
| ·有菌酸浸体系下黄铜矿氧化分解动力学研究 | 第54-58页 |
| ·细菌对黄铜矿氧化分解动力学影响 | 第54-56页 |
| ·有菌酸浸体系下Fe~(3+)对黄铜矿氧化分解动力学影响 | 第56-58页 |
| ·有菌酸浸体系下黄铜矿交流阻抗研究 | 第58-61页 |
| ·细菌对黄铜矿交流阻抗图谱影响 | 第58-60页 |
| ·有菌酸浸体系下Fe~(3+)对黄铜矿交流阻抗图谱影响 | 第60-61页 |
| ·黄铜矿浸出过程电化学研究 | 第61-65页 |
| ·浸出不同时间黄铜矿电极表面电化学行为 | 第62-63页 |
| ·浸出电极表面SEM及XRD分析 | 第63-64页 |
| ·黄铜矿浸出过程中表面钝化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